钱江晚报(特约评论员 默城)媒体报道,今年10月份,河南郑州的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全面启动。多数车主都陆续按要求上了车牌、安装了定位器,下载了车主专用APP。这样的“防盗车牌”可以便于在车辆被盗时能够第一时间报警提醒,追踪车辆位置,及时找到丢失车辆。 然而,新车牌的实际使用效果,却让许多上牌后遭到盗窃的车主大失所望。比如,装了防盗车牌的电动自行车丢失后,却依旧找不回来,按照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也找不到车,甚至有的干脆连任何运动轨迹都没有。这样的电动自行车防盗车牌,既安定位器,又下载APP的,让无数车主忙了一大圈,结果最后竟然没有防盗效果?防盗车牌不防盗,之前的防盗宣传也全化为泡沫,这不仅是打脸,还是对车主们的戏弄,以及对他们信任的一种伤害。 面对车主们的质疑,负责为防盗车牌提供定位服务的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车主免费安装,公司又没有承诺保证效果。而定位设备公司却说,找车这不是一天两天立马就能找到的,找车需要过程。这几句话说得可真奇怪。免费安装根本就不是移动公司撇责的理由。自己家的产品,自己不承诺并保证效果,那还卖它干什么呢?至于定位设备公司,既然找车需要好几天,并没有省下时间,那为何还要用定位设备呢? 郑州此次安装防盗车牌,安装免费,车牌也没花钱,实际上是郑州公安局买了单。中国政府采购网上的公开信息显示,今年8月份,郑州市公安局作为采购人,就“郑州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综合项目”发布招标公告,为此,当地财政拟投入一亿六千多万元。10月份,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以每辆电动自行车50.5元的综合单价,与采购人郑州市公安局签订了合同。 相关部门,为了营造更好防盗现实秩序,在公共治理层面又出钱又出力的态度和行动,确实值得肯定。可是,防盗车牌不防盗的现实,却让这种态度和行动徒增尴尬。大把的钱花出去了,结果现实中一点没用。这不禁令人疑惑,过亿投入难道白花了?这确实需要相关部门扪心自问,好好想想。 最新的回应是,移动公司承认,电动自行车丢失后,无法准确提供车辆轨迹,是技术人员在安装时不正确操作导致的,并表示正在积极改进,让技术实实在在地惠及群众。移动公司终于承认了错误,设备公司呢,相关部门呢?真正的公共治理,绝不应是花了钱就可以完事的,还应该及时跟踪实际情况,有问题就及时纠正,最大程度保证实际效果。防盗车牌不防盗这事,难掩相关部门在公共治理层面的责任缺失倾向。 一亿六千多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关部门应该更严谨规范,不要再干“花钱没效果”的事情了。否则,不仅出力不讨好,也会有损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