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车”后何去何从 共享单车带来的思考 2016年底ofo与摩拜单车进入“红黄之争”、融资事件频出,寓意着共享单车“嘉年华”鼎盛到极致,而摩拜“卖身”美团、ofo卖身“罗生门”事件的越演越烈,基本可以确定,共享单车“嘉年华”,在两大头部企业盛况不再的当下,宣告结束。 “过山车”后静下来,更多的是思考。 早在2016年底,新媒体观察者、天奇阿米巴投资合伙人魏武挥就曾告诉记者:“未来,行业只会剩下1-2个寡头,甚至于寡头之间也会合并,就和滴滴优步一样。如果只剩下一家独大,盈利空间会比“滴滴优步”可观。”他举了一个例子,假设现在一辆共享单车的投入成本为300元,骑车需要支付1元/次,如果一天能周转10人,就能收入10元,相当于1个月就能回本。即使算上各种损耗,3个月也能回本了。 而如今,魏武挥却坦言,在共享单车狂飙猛进的时候,不少人都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包括我自己”。 “事实上要达成一辆共享单车一天周转10人的目标,其实是需要另外10辆共享单车做配套的,此外,拖载共享单车的汽车费用、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魏武挥说,现在看来,共享单车有需求,但这一需求并不足以支撑其作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模式存在。” 而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交通专家吴伟强似乎对共享单车的未来“更悲观”。他甚至表示,共享单车自诞生以来,概念就是有问题的。 “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其实就是租赁模式,而非共享模式,共享本身是一个伪概念。共享单车主要做的是金融,而非交通出行,交通只不过是他的C口而已。”吴伟强说。 此外,在吴伟强看来,共享单车并不符合交通的发展趋势,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趋势下,共享单车还想将老百姓的交通出行模式切换到自行车出行的模式,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从全世界来看,非机动车为出行主体的时代都不可能再到来了。 事实上,共享单车解决的是一部分人的出行问题,在吴伟强的观察中,共享单车解决的问题远远小于其产生的问题。“共享单车解决了一部分老百姓的出行要求,却导致整个城市陷入单车围城的困境,这完全不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共享单车还体现了城市管理的倒退。共享单车的乱停放,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单车企业也没有拿出钱来购买这部分被占用的社会资源,甚至还要政府出钱来处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他说。 从效仿作用上来说,共享单车为其他创业者带来的影响同样不佳。吴伟强介绍,共享单车企业树立了一个“为了企业发展就可以随意占用社会资源、大量挪用用户的押金”的形象,这对其他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坏的导向作用。 那么,如今唯一独立运营的ofo将如何走向?魏武挥说:“现在不少巨头觉得共享单车颇为烫手,美团此前收购摩拜单车后,业绩遭遇大面积下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滴滴收购ofo的决心。现在不是ofo愿不愿意出售,而是滴滴还愿不愿意收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