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国际盲人节,记者记录下视障人士孙雯出行的一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10-16 07:47   

盲道上的石球和铁树,让她烦恼

她希望更多视障者勇敢走出去:盲道上不见盲人,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

①在地铁,有工作人员上前帮忙。  

②她差点没坐上公交车。  

③这种断头的盲道很危险。  

④西湖边的盲道上有障碍物。  

⑤这种铁树是她最讨厌的东西。  

昨天,是国际盲人节。

当天有残障人士手机辅助公益活动,孙雯四处联络,张罗了好几天。

孙雯是一名视障人士。按标准,她属于一级视力残疾,视力不到0.02,只有左眼有很模糊的光感。但从事公益后,她需要更多地走出家门。

大部分视障者的生活,被孙雯戏称为“三关”,小时候“关”在家里,成长中“关”在学校,工作后“关”在按摩店里。对他们来说,出行属于胆大者的尝试,马路外的世界,既好奇,又危险。

14日,钱江晚报记者跟随孙雯,从上午10点到晚上8点,近距离观察了视障人士一天的日常出行。

记者发现,在这第35个盲人节,城市里的无障碍出行正在完善,但细节仍需改进。

差点错过的公交

早上10点,孙雯准备妥当。

双肩包里,除了常规的雨伞和水壶外,墨镜和眼药水也必不可少,强光常刺得她双眼干涩。右边的侧袋里插着放大镜。有了它,孙雯可以把脸斜贴在站牌前,眯起左眼很勉强地看出是几路公交车。

穿上脚感明显的薄底鞋,抄上靠在门边的旧盲杖,万事俱备。钢管制成的盲杖红白相间,前端变形,满是碰撞造成的划痕。“我不爱用这根(盲杖),既不轻便,又不好看。但没有其他办法,用了一年多的进口折叠盲杖坏了,一直找不到人修。”(记者注:孙雯想找人修好这根盲杖,一直无果。有办法的读者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068)

第一段行程,孙雯要倒两趟公交、地铁,去10公里外的浙江省图书馆,更新智能听书机。

出门的第一段路,尽管没有盲道,孙雯却很熟。“门口到电梯5步,电梯到电子门10步,出门再走上20多步到第一个拐点……”可谁能想到,从家门口到车站短短几百米路程,花了她近半年的时间来熟悉。

不过,很快她就碰到了第一个麻烦——坐公交车。十几米长的港湾式站点里,公交车接连驶入,孙雯需要通过语音报站判断自己乘坐的车是否进站。“可有的车还未报站,就开走了”。当天,几辆车同时进站,她的车排在了后面,来不及赶去的她只能向外举起盲杖,示意停车。结果,公交车撞开了她的盲杖,驶出几米后才缓缓停下。

比起公交,孙雯更青睐地铁。进入安检后,就有工作人员上前问询,领着她下楼上车,并安排到达站人员接站。到达后,两名工作人员早就等在车厢门外,左右搀着她一直到站外。“她们态度很好,有时候会把我带到换乘的公交站,送我上车之后才离开。”

从三里亭的家到浙图,不过40分钟的行程,孙雯用了将近2个小时。“今天还算顺利。”她回忆说,之前有次错过报站,差点坐到余杭,打车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回来。

推荐阅读

浙江12名拟提拔任用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不热不冷还不晒 这就是杭州秋天的模样

杭州市区户口迁移政策明起调整 怎么申请看这里

@全体杭州人 事关一老一小的最新通知 赶快查看!

偷拍车震偷拍开房 杭州两名私家侦探被判刑

杭州一公证处每年有上千家庭做遗嘱和继承公证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俞任飞 文/摄  编辑:郑海云
返回
盲道上的石球和铁树,让她烦恼她希望更多视障者勇敢走出去:盲道上不见盲人,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①在地铁,有工作人员上前帮忙。盲道上的“地雷”盲道是视障者出行的生命线。出门的第一段路,尽管没有盲道,孙雯却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