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如此?消费,哪能这样“提前”? 本报讯 前天下午,一家三口走进了富阳区大源派出所。“警察同志,你说我女儿是不是碰到骗子了啊?”当妈的问道。 小慧今年24岁,毕业已经两年了,目前在富阳某工厂上班,收入一般。2016年,小慧还在上大四,便开始通过网络贷款软件向借贷平台贷款,补贴日常开支。当时,小慧借的钱并不多,父母每月还会给她生活费,还款不成问题。时间一长,小慧贷款的数目和频次不断增加,欠下的债务越来越多,到了实在还不上的时候,她便开始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她在各借贷平台的信用额度都爆表了。贷款是有利息的,各个平台的利息加起来又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本息相加,小慧铁定无力偿还了。近段时间,小慧每天被借贷平台催讨欠款,精神几近崩溃。父母见状,再三追问,可小慧始终不愿把实情说出来。无奈之下,父母选择报警求助。 民警打开小慧的手机,发现满屏都是借贷软件。小慧低着头,表示自己也数不清向多少家网络借贷平台贷过款了。 原来,去年下半年,父母曾帮助小慧清还了各平台贷款共计30余万元。这事本该到此为止,谁知,今年上半年,手头拮据的小慧又开始通过借贷平台贷款。一笔7000元的贷款,再次打开了小慧心中的“潘多拉魔盒”。 “我当时找了好几个平台贷款,花钱的时候是挺爽的,但贷款到期的时候,我还不上,只好再下载新的软件贷款。”小慧说,“没办法,我就是要用钱啊……” 民警问小慧,知不知道自己究竟欠了多少钱。小慧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眼见小慧贷款、花钱都稀里糊涂的,民警索性让她打开手机,帮着她逐个平台地整理账目,弄清楚各笔贷款的金额、还款日期和还款方式。想不到的是,这一整理就是两个多小时。最终的统计结果更让民警惊讶:小慧共向129个平台贷过款,贷款金额从2000元到20000元不等,贷款总额已达50余万元! 就在民警整理账目的两个多小时中,小慧的手机并不消停,多个借贷平台来电催讨欠款。小慧说,起初她贷款还是供自己消费的,后来,她贷款就是为了偿还其他平台的本息,债务因此越滚越大,到最后,她实在找不到可以贷款给她的平台了。 “半年不到,她又还不上钱了,谁想得到她居然这样在花钱?”得知真相后,小慧妈妈愁容满面。 民警调查得知,小慧是通过网络借贷平台正常进行了小额贷款,过程中不涉及诈骗或“裸贷”“套路贷”等情形,因此,所有贷款必须由小慧按合同约定偿还。眼下,小慧没能力还贷,这些钱,只能由家里人想办法慢慢帮她还了。 民警提醒,现在网络借贷平台众多,借贷门槛较低,但手续费或利息相对较高,市民在贷款时应当量力而行,不应追求一时享受,进行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提前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