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杭州的地铁线上有这么两个人:一个坚持无偿献血16年,累计32000毫升,相当于把体内的血液换了七八遍;一个用自己的感召力,影响着同事不断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他们获得过很多的无偿献血奖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血液像地铁一样穿梭到病人体内,挽救了一个个不相识的生命。
傅建涛 献血念头源于高中老师白血病去世
“最近一次无偿献血是在上个月,武林路345号,省血液中心,我是常客了。”傅建涛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献血达人。从2002年参加无偿献血至今已16年,累计献血量达32000毫升,相当于把体内的血液换了七八遍,光是无偿献血证就有厚厚的一沓。他还获得过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多项殊荣。
傅建涛出生在衢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7岁那年,高中政治老师患白血病去世,让他感到生命的无常。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了解到献血可以救人。
挽起袖子完成人生中第一次献血是在武林广场,那是他来杭州念大学的第一年,19岁。
“一开始是献全血,每次献血量200-400毫升。按照相关规定,两次血液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第二年,傅建涛听说血小板在心脏外科手术、严重创伤病人抢救等大手术中的需求量很大,经常出现短缺。了解了相关情况后,他二话没说就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队伍。不过,献血小板没有献全血那么简单,需要将体内的血液抽出来,放入机器中分离出血小板,再将血液回输到体内。但是,只要接到省血液中心一个电话,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去捐献。
健康的成年人,血小板的采集间隔是14天。最多的一年,傅建涛献了18次血小板,“每个月不去血液中心报到,就感觉不踏实。”
丁路 感召同事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俗话说:做好事不留名。但是在无偿献血这件事上,丁路觉得要“高调”一点。
因为妈妈是医务工作者,他小时候就对无偿献血有一定了解。18岁生日这天,丁路特意赶到离家最近的龙翔桥,在献血车上送给了自己一份“成人礼”。
今年30岁的丁路是杭州地铁2号线钱江世纪城站和盈丰路站站长。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中来,他经常会向同事晒“红本本”,宣传无偿献血的知识。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值班站长、值班员、站务员会跟着他一起去献血。
在丁路眼里,献血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能更好地献血,他特别注重锻炼身体,合理作息,“我个人感觉献血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因为献血不光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对献血者本人来说也有益处,献血不仅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预防高血脂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