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你兄弟来了!”只一句话,原本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登记大厅等候的张一明猛地起身,直冲门外,大步走到弟弟张一点跟前,用力搂住弟弟的肩膀,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没怎么变,就是17年不见,都老了……”看着弟弟,张一明百感交集——17年前,张一点外出打工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如今终于兄弟重逢,可家中早已发生剧变。
重创
张氏兄弟是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赵集镇简楼村人,家中共有兄弟姐妹5人,张一点是老幺。
2000年,眼看哥哥、姐姐陆续成家,仍是单身汉的张一点觉得再待在家里有点不好意思,便跟着同村的两个年轻人来杭州打工,想自力更生。然而,由于办不出暂住证,他和同村人去了一家黑工厂打工。两名老乡幸运地逃了出去,回到了河南老家,张一点却被黑心老板丢在了深山里……
听逃回老家的人说弟弟没有逃出来,张一明心急如焚,揣着几百元钱就赶来杭州。可是,找了半个多月,钱花光了,人还是没有音信,张一明无奈回家,之后便再也没有任何关于弟弟的消息。
这些年里,张家二老先后辞世,他们临终时最大的遗憾就是不知道小儿子在哪,是死是活。“年轻时没能在他们身边……”得知父母去世的消息,张一点的笑容顿时收住了,头低了下来。
挣扎着从深山逃出后,张一点的精神遭受重创,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开始了长期流浪。2010年8月20日,他在杭州汽车南站附近被民警发现,随后被送入市七医院治疗。因张一点精神异常,无法提供确切身份信息,救助站多次查找无果后,于当年9月29日将他送入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安置。
愈合
初到一福院,张一点被安排在精神重症区。“你跟他说话,他不理你,也不看你。当时他很瘦,脾气暴躁,因为长期流浪,身上还有很大的异味。”一福院护理科的何燕回忆,张一点起初自称“张宝德”,所以,院里都喊他“阿宝”,“刚入院时,他情绪波动大,不愿与人交流。”
好在护理员和其他休养人员都很关心“阿宝”。“他的身心受过巨大创伤,有着不为人知的经历,需要精心的生活照料,辅以药物治疗,才能使他的精神状况逐步好转。”何燕说,护理员经常会问他吃了什么,开不开心,看到他被子脏了,马上就给他换掉。
衣食无忧,又有人关心,张一点在一福院的生活很愉快。2013年9月,工作人员鼓励他参加院里的特色康复课程,他根据兴趣,报名参加了书创课。
“他特别喜欢画可爱的小动物和各种美丽的风景。”教绘画的李老师回忆,“我们找来许多素材供他临摹,两年多下来,他开始可以独立创作,性格也慢慢开朗起来,经常主动协助其他康复学生作画,更愿意敞开心扉,主动和老师们聊作品、聊自己的生活。”
回家
2013年底,张一点从精神重症区转入康复区。在某次社工心理咨询活动中,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张一点的心门再次被叩开,他用画笔绘出了记忆中老家房子的模样。
今年6月初,事情出现了关键性转折。张一点参加完社工心理咨询活动回来后,情绪特别高涨,他笑眯眯地对护理员说:“班长,我记起我的家了。”接着,他准确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
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张一点提供的信息,很快联系上了张一明,并将张一点的照片通过微信发了过去。张一明立即确认,照片中的人正是失散了17年的弟弟。为了接回弟弟,张一明包车从老家直奔杭州……
昨天上午10点,办理完全部手续,张一明带着弟弟走出救助站,兄弟俩手里提着满满几袋子救助站为他们准备的食品。
父母都不在了,张一点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先跟着我住吧,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他。”张一明拉着张一点上了车,踏上了错过17年的回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