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京日报》5月25日报道,南京一家大型软件企业的年轻程序员小张(化名)被传销组织控制、几近绝望之时,尝试利用计算机“代码”,向同事传递求救信息。他的程序员同事们竟然“秒懂”,并赴天津协助警方,将他成功解救出来。
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小张买了一张去天津的火车票找同学玩。4月30日抵达天津火车站时,一位乘客表示自己身体不舒服,而且钱包被偷了。善良的小张拿出两百元给乘客,并将她护送到汽车站。5月1日,小张打算返程时接到那位乘客的电话,表示要还钱给小张,请他吃饭。小张爽快答应见面,没想到竟然被那位乘客带进了传销组织的“包围圈”。
“到了目的地,一下子出现了十多个人,把我身上的手机等东西全部抢走了,还限制人身自由,关在一处平房内。”小张说。
传销组织派人和小张“聊天”,打探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希望通过控制小张,转而欺骗小张的父母、亲戚索要钱财。为避免小张长时间不回单位引发怀疑,传销组织胁迫小张给单位项目组同事打了两次电话:第一次提出因返程车票紧张需晚归几日;第二次直接提出辞职申请。这些“异常电话”让同事摸不着头脑。
在与传销组织“谈心”过程中,他有意透露自己是程序员,表示自己还有项目上的事要与公司交接。于是获准给项目组年纪最大、思维最敏捷的同事老喻(化名)打电话。
5月12日上午10点半左右,项目组同事老喻接到小张的电话。老喻回忆,当时小张提到,项目里有一个测试类软件可能会影响生产系统,代码路径为:src\ordercenter\service的一个类testjs,其中还提及“控制类”字样。但实际上该代码早已上线,而且代码正确路径是ordercenter\src\xxx\service,且测试类正常情况下不会影响生产系统。但是警惕的老喻没有揭穿,很配合地回答:“哦,我看一下啊,回头给你电话。”
综合多日以来小张的怪异举动,项目小组立即向公司管理团队汇报了此事。管理团队接获信息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详细梳理事件完整经过,经多位同事综合分析推测,最终识别出首字母组合“SOS”为求救信号,小张可能已经处于被传销组织控制状态。
老喻给小张回拨电话,又传递出一串代码,其中含有“6”,并且着重提到“转换”这个字眼。小张说,编程用的是二进制,数字6转换成二进制就是“110”。小张明白公司收到信息了。
天津警方接到报案后,在小张公司同事的配合下,经过不懈搜索,13个小时后,终于解救了小张。
故事一: 辣的和不辣的、他喜欢吃和她不喜欢吃的
我们程序员点菜的时候也是有程序的
曾先生供职于杭州一家知名的老牌互联网公司,毕业于清华大学,目前是一位资深程序员。他说,关于写代码,有不少好玩的轶事。他想起了来,禁不住会心一笑。
“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五六年前我们同事的一桩事情。这个同事有我们程序员的一个共性,就是不喜欢重复性的劳动。遇到这类问题,就会想办法用编程去解决。”
曾先生笑说:“那时候我们经常去公司附近的几家餐馆里聚餐,每次坐下了要点菜,他都嫌麻烦,觉得这是个不必要的、重复的动脑过程,所以就做了个小程序,把常去的几家餐馆菜单全输了进去,然后每次下馆子,就用这个程序自动随机生成菜单,拿给服务员去下单就可以了。”
曾先生说,同事编的这个程序跟现在餐馆里的扫码点餐大不一样,除了能随机生成菜单外,还可以在自己选定的范围里随机点菜,比如想吃辣的,就在事先设定的辣菜范围里生成菜单。
“这样一来,只需要最后看一眼菜单,把实在不爱吃的菜删掉就可以了。我知道你听起来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为了省这么点事情去编个程,但这个就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顺手编个程是很多程序员的共同爱好。80后出生的小周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小周说,他现在是做外汇交易员,但学过编程让他比其他同事更有优势。
“我在实习期的时候就顺手编了一个程序,很简单的。就是汇率跌到某一个数字的时候,自动帮我买进,不用我自己动手操作。其实就是很小的程序,但是替我省了很多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