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发布中国版“超级医生”计划
IBM的人工智能已在浙江“行医”两个多月
曾帮忙找到白血病女性患者的基因突变点
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现场
IBM主推的人工智能沃森已在浙江省中医院“行医”两个多月
2009年,BBC推出了一部名为Superdoctors Robot Surgeons的纪录片,翻译过来叫《超级医生》或者《机器人外科医生》。它用一个小时讲述机器人和医生一起协作,为病人提供更好服务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片段记录了在英国利兹,一个小宝宝经历了一场由机器人参与的神经外科手术,在没有开颅的情况下,机器人能让医生看到病人大脑的状况。
日前,中国版的“超级医生”计划浮出水面,牵头方是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与纪录片里的机器人相比,睿医将有一颗更强的大脑——医疗人工智能。
中国的“超级医生”计划
“睿医”这个名字是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和微医创始人廖杰远一起想的,灵感来源于美国的一部电影《真正的医生》(A Real Doctor),“睿”取自英文real的中文谐音。
新成立的浙大睿医人工智能中心由吴朝晖校长领衔成立专家委员会,而微医捐资支持中心发展,成为睿医研究成果众多应用场景之一。
双方将重点研究在临床大数据、影像学和基因组学上的医学人工智能共性关键技术,搭建中国首个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也就是为中国的“超级医生”研发一颗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脑。
有意思的是,作为睿医项目的牵头人和捐赠人,吴朝晖和廖杰远都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前者曾担任浙大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主任,求学经历大部分与人工智能有关;后者则是中国智能语音识别行业的拓荒者,是科大讯飞早期创始人之一。
与目前IBM主推的人工智能Waston(沃森)一样,睿医会作为助手,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例如图像和病历的诊断;首先会从涉及范围广、患者需求大的疾病入手,比如肝癌、肺癌等。
而在未来,80%常见病的诊疗方案可以由人工智能来提供,把医生从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疑难杂症中。
“医学是经验学科,依靠大数据和算法,医疗人工智能能成为经验最丰富的医生。未来,我们希望每个基层医生都能配一个‘睿医’,让村镇一级的医生也能成为专家。”廖杰远说。
大数据多跑路 患者少跑路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写过一本书《财富第五波》,里面有个观点我十分认同,那就是健康革命将成为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最大的财富制高点,产业价值超过兆亿。”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小桃说。
在卫计委履职前,他曾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拥有工科背景的他,一直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拥趸,并将医疗人工智能视为现代医疗发展的前沿阵地。
那么,健康医疗大数据究竟包含哪些方面?
按照金小桃的说法,它涵盖了人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个人健康,又涉及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数据的汇聚和聚合。采集、分析和判断这些数据,将用到大数据、基因检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
关于这些技术的运用,他的一个经典表述是“让数据多跑腿,这样老百姓就能少跑腿”。举例来说,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白内障患者只要远程传输影像,由人工智能进行判别,用不着经常跑医院让医生看。
再比如,微医正在进行的医患精准配对项目,患者输入症状,后台能大致判断得了什么病,推荐一批医生。患者可以通过距离远近、对症程度和医生时间等条件,筛选适合自己的医生就医。
而在廖杰远看来,未来就医很可能跟科幻片里一样,医生可以看到病人身体各部分实时的全息影像,细微到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根据这些最具体的信息实施远程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