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廖丽蓉 记者 许卓恒)“叮当,叮当。”昨天下午6点,凤起路上的和乐苑小区里,身穿红马夹的武林大妈占阿姨摇起了手中的铃铛。
“扔垃圾时间到啦。”各家各户都从家里提着两个垃圾袋出来了,手上还都拿着一张盖积分章的卡片。扔完,占阿姨就在他们的积分卡上盖个章。
事实上,这样的情景已经坚持了6年多。
2011年以来,63岁的和乐苑小区居民自治组组长占忆辉,无论刮风下雨,每天下午都会准时摇起“铃铛”,并且在垃圾房守着,监督着家家户户拿过来的垃圾,一看有没有分类准确,二看有没有投放到位。
和乐苑从2011年开始实施“垃圾不落地机制”,该机制要求所有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扔垃圾,由该小区居民自治小组成员在现场监督。每天下午6点至7点,垃圾房才开放。
占阿姨也是武林大妈的一员,她和其他4名居民自治组成员一起,数年如一日,“盯”着垃圾分类。
“时间长了,大家都很自觉,拿出来的垃圾都是两袋,一袋是厨卫垃圾,另一袋是生活垃圾。”占阿姨说,她已经炼出了“火眼金睛”。
有一次,一个居民把餐巾纸扔进了装餐厨垃圾的袋子里,她老远就看出来了,再让他重新分好。他们也有奖励机制,一个月盖满26个合格章,就能凭卡片领取面巾纸等小奖品。
和乐苑小区隶属安吉社区,是杭州第十四中学和市教委教职员工的家属宿舍,有楼房4幢,住户131户。
2008年和乐苑实施了庭院改善工程,不大的小区院子里不仅干干净净,而且所有居民车辆都自觉停放在小区外面。靠得都是居民自治管理。
据统计,和乐苑的垃圾不落地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5%至90%,该小区也是杭州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据悉,和乐苑的“垃圾不落地机制”以及经验做法,将向下城全区推广、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