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老国企”员工时,倪国明从未想过,“铁饭碗”也会有摔碎的一天。
然而,当2015年12月23日凌晨,在用完最后一批坯料、结束流水线上最后一道工序后,杭州钢铁集团位于半山的钢铁基地生产线全线关停。这其中,就包括倪国明工作了15年的浙江杭钢高速线材有限公司。
钢铁行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曾经的“明星钳工”也不得不挥手告别这座喧嚣了59年的“钢城”……一年之后、2017年伊始,我们又见到了倪国明。这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甚至有些学生气的80后,现在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骨干,还为许多老同事谋到了不错的工作。
在产业转型的大时代下,他就是无数在迷茫与希望中砥砺前行的小人物之一。
倪国明
钳工专业。2001年进入杭钢高线公司,2011年以省“金蓝领”身份赴德培训。
打破成见
时光倒回到2016年初。春节还没过完,倪国明就跑去了“春招”会场。“开始心里挺忐忑的,不过,简历递出去四五份,都通知我去面试。”分流后第一次参加招聘会,倪国明就收到了不少企业递出的“橄榄枝”,“我是钳工,‘万能工’,就业方向很广。这一点,我比其他杭钢人幸运。”
但他并不想随便拣一枝。“对新工作,我有明确的方向。薪资待遇、工作地点、未来发展,这些都要考量。”倪国明告诉记者,自己原本还可以分流进入杭钢下属的宁波钢铁厂,继续端“铁饭碗”,但他不想去。一方面,妻子正怀着二胎,离家太远照顾不便;另一方面,他对国企也有些迷茫,离开或许是一个新契机。
三月,春暖花开。在跟几名老同事一起逛下沙的人才招聘会时,倪国明看到了一家符合自己要求的“理想公司”在招聘设备维修工,但要求上却写着“28周岁以下”。
老同事们都放弃了,36岁的倪国明鼓起勇气毛遂自荐:“我年龄上偏大一些,但我来自杭钢,有经验、有技术,完全可以胜任。”
“你原来是国企的,吃得起苦吗?”在对方眼里,国企工人就是清闲、懒散的代名词。
“外界对杭钢不了解,杭钢有‘杭钢精神’——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比如每年大修,10多天都在厂里加班加点,累了直接倒头睡上几个小时又开始工作,这些是常事。”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企业决定先试倪国明2个月。可试用期还没“满月”,倪国明就已经获得了上上下下的认可,还被外派技术培训去了。“小倪肯干活、能干活,还会动脑子干活。”企业的老师傅这样评价。而最让倪国明备感骄傲的是,当企业再次需要招聘维修工时,领导直接找倪国明“要人”——让他介绍杭钢人。“我介绍了五六个人过去,领导都非常满意。这是对我们杭钢工人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