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就像家人一样,是一种责任,更像是一种习惯
有人说,“公益”两个字已经深深融化进了夏育城的血液里。这位现任杭州网义工分会副秘书长的资深义工,在杭从事义工工作已有9年的时间。这些年,他先后组织并参与汶川地震募捐与物资运输、春运义工送服务、暖冬赠被、贫困家庭与上海世博会牵手行动等义工活动。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间5000小时以上,是全省首批五星级义工。
或许夏育城自己也没有想到,义工事业不仅帮他结识了诸多朋友,还让他有缘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2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夏育城妻子的画室里,见到了这一户“义工家庭”。
如果要追溯夏育城义工故事的最起点,那还得回到2007年的某一天。按夏育城的话说,“当时自己工作不忙,就想找点什么事儿做做。”上网一搜,偏偏就找到了当时还是“义工联盟”的杭网义工分会。也没多想,他很快就成为其中的一员。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夏育城和义工同事们把义工所能参与的项目几乎都做了一遍,像敬老院服务、建立爱心图书室、助学贫困学子、下乡助教等等。他在团队当中也迅速脱颖而出,逐渐开始做起策划、组织等内容。
夏育城的音调并不高,说话也慢条斯理,因为他的想法和行动绝对比“说”要来得丰富。比如网上一搜他的名字,跳出来的就会是他多年来组织参与的外来务工子女夏令营的新闻。
他告诉记者,“每年四五月份,我和妻子就会开始想夏令营的事情,找场地,联络老师、宣传招生,这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安排的时候也尽量减少七八两个月的事情,争取把多点的时间放到夏令营上。我们说那些外来务工者子女是小候鸟,其实我也是候鸟,每到夏天就飞去夏令营。”
说起义工这一份工作,也让夏育城感受到了社会当中的冷暖。他说,“义工本身是无偿的,能有这么多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时间的善良人们聚集起来,本身就很不容易。”
“就拿我们暑期夏令营来说,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夏令营这么开心,他们自身也被感染了,主动要求参与进来。但此前也发生过一些家庭条件宽裕的孩子被家长伪装起来,送到咱们夏令营,我们也很无奈。所以我们后来决定对每一位参与夏令营的孩子进行家访,确保让真正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参与进来。”
夏育城自己觉得,义工这个工作,只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就功德圆满了。
夏育城有一个沿用了多年的网名,叫做“八月”。因此在杭网义工内部,无论老小,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八月叔”。1978年出生的他自嘲说,现在流行大叔,听着就习惯了,自己也挺开心。
2009年,当“八月叔”带着其他义工参与近江附近的敬老院服务时,遇见了一位初次参与义工工作的年轻姑娘。在之后的下乡活动时,这位姑娘的绘画老师身份,也帮了“八月叔”的大忙。
接下来的故事,就像童话般那样,这对通过义工结缘的年轻人迅速相知相恋。一直到现在,他们的孩子都3岁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