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韩笑
昨天是感恩节,快报热线值班室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是67岁的蒋立初老人,想感谢并寻找48年前的一个杭州好心人。
事情是这样的:
1966年6月中旬,19岁的蒋立初,从湖州乘船到杭州,在卖鱼桥码头靠岸。
他记得,那天上午8点左右,他在湖州吴兴县(现吴兴区)上船,船票是一块二,下午三点多到卖鱼桥。
当时,蒋立初在湖州的乡下,跟着师傅给人做木工活,还要花三毛钱坐船,才到吴兴码头。票价记得这么牢,主要是当时做一天木工活,只有5毛钱,做三天,才能坐船到杭州。
蒋立初老家是东阳人,东阳木工分散在全省各地,他湖州的师傅,就是他的邻居,17岁把他带出来学艺。
1966年6月中旬,他是回东阳老家收麦子的,挑着木匠工具箱,还有棉被等行李。蒋立初说,天已经晚了,赶不上城站开往义乌的火车了,他想到胜利剧院后面的堂姐家,借宿一晚。
“乘的是1路电车,胜利剧院有站台,要一毛钱,到孩儿巷只要5分钱,我就想省下5分钱,多走两站路到胜利剧院。”
蒋立初把半米高的工具箱放在电车过道上,车上乘客蛮多,没空位,但也不是十分拥挤。他就站在工具箱旁边,电车刚过两个站,应该还在湖墅路上走着。突然,一个中等个子,二十多岁样子的姑娘,想挪动个位置,经过工具箱时,裤腿大约膝盖位置,“刺啦”一声,被露在工具箱外的一个铁钉给钩住,撕破了。
蒋立初说,他一低头,看到人家的裤子,破了一个洞。“当时很紧张,默不作声低着头准备挨骂,也准备她向我索赔啊。”
但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她也看了看裤腿,轻声说了一句,哦,破了,连一句责怪都没说。
蒋立初说,那个姑娘,没有什么行李,应该是杭州人,同车还有几个人,应该也看到了工具箱钩破裤子的情景。
“我现在想想,当时那个姑娘一看,这是个乡下的小鬼,在外边不容易,不用说赔了,就是责怪一声,可能就会让他恐惧,还是放人一马,自己吃点亏,不吭声罢了。”
蒋立初当时是一个小木匠,那个年代也是物资匮乏,学徒期满,一个月最多也只有20块钱。但是,买一条裤子要四五元,抵他10天的工资了。
而当时他自己穿的裤子,“膝盖和屁股上都打着大大的补丁,后来招工进了企业,工作服也多是补丁加补丁,衣服原来的面料,已经看不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