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康平 摄
2月28日15:39,周女士来电:我的同学住在余杭勾庄那边,六十多岁了,在管她102岁的婆婆。我去她家,看到她照顾婆婆很周到,端尿端屎、擦身、喂饭,每天还要谈两小时的天。婆婆的房间里一尘不染,一点味道也没有。
见习记者林琳核实报道:周女士的同学名叫赵志军,今年69岁,家住良渚镇。
赵阿姨高高瘦瘦,头发灰白,气色很好。昨天上午,她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门,一边扭头朝房间里喊:“ 妈,有人来看你啦!”
婆婆姓冯,精神不错,正靠在床头听收音机。见到我们,她笑呵呵地指指凳子:“快坐,快坐!”
见婆婆想起身,赵阿姨忙跑到床边,在后面塞了个枕头。
“我妈前几天又感冒了,这段时间基本没下过床。”赵阿姨搂着婆婆的肩,细心地掖了掖被角。
过了十来分钟,老人躺下休息,赵阿姨便关了灯,示意我们到客厅聊。
在赵阿姨印象中,她和婆婆从没红过脸:“公公去世后,我们就把她接过来住,她也喜欢跟我们在一起。这么算算,起码也有三十年了。”赵阿姨说,自己12岁丧母,工作第二年,父亲又因病去世,婆婆对她来说,就跟亲妈妈一样。
天气冷,婆婆下床不方便,赵阿姨就把饭菜端到床边,一口一口喂给她吃。老人感冒咳嗽,她就蹬着自行车去医院配好药水,拿回来,自己给老人打点滴。赵阿姨说,她做了28年护士。“有时候妈妈挂着盐水就睡过去了,醒来看到我在旁边,还赶紧解释,说‘我没睡着哦’。我告诉她,不要紧的,我就在这里陪你。”
1996年退休以后,赵阿姨每天都会抽出2到3个小时,陪婆婆聊天解闷。“老人都怕闷。也不能跟老人说‘你弄不灵清’这种话。”
下午2点,赵阿姨瞥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忽然从沙发上跳起来,匆匆走进房间,打开电视。她说,婆婆喜欢的越剧马上就要开始了。
“现在妈妈几乎不出门,在家就爱听戏。”赵阿姨把手伸到老人腋下,扶着她慢慢坐起来。等老人坐定,赵阿姨从一旁的盒子里拿出一块豆沙面包,递到她面前:“中午吃那么少,饿不饿?”
婆婆接过面包,小口咀嚼,专注地盯着电视屏幕。
赵阿姨说,婆婆原本有冠心病,但病情控制得不错,现在身体还蛮硬朗。“吃的东西倒不用太考究,最好是只吃七分饱。”这个习惯,她和婆婆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赵阿姨说她跟婆婆的养生秘诀就三句话——少吃,多动,放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