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茹雪雯
在距离乌镇十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大隐隐于市的世外桃源,名为“鸟屋小镇”。一批被绿树掩映的树屋营造出童话意境,坐在云端之上、聆听风语鸟鸣、感受古老自然气息,这是许多人儿时的梦想。“木屋虽小,五脏俱全”,记者进入其中参观了一番,发现完全可以容纳3-4个人居住,还能体验爬木梯睡阁楼的乐趣。 令人更为惊叹的是,这个“作品”的设计师,竟是一家传统木屋制造企业。“很多人说技术创新比模式创新更有价值,我并不认同。”浙江港龙木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谦是位有情怀的艺术家,也是位极擅思辩的企业家,“从商业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投入成本高,但却很容易被模仿,而模式创新一旦占领先机,后来者很难实现弯道超车。” 破局:为木屋打通一条销售通路 在徐谦看来,鸟屋小镇正是模式创新的产物,也是自己做了10多年的木屋之后,找到的一条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 徐谦与木屋的缘分,始于21世纪初。当时他随杭州市政府团到法国尼斯参加一场油画展,因为法国主办方不提供挂画用的展板,他就专门设计搭建了一个可移动的小木屋,作为油画作品的展示平台。结果出人意料,客人对他的小木屋的兴趣更甚于画。2005年,徐谦创立了浙江港龙木结构有限公司,开始从事木屋设计及生产。如今,在宋城、西溪湿地甚至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都能看到港龙产的木屋,甚至还远销欧美、印度、中东等地。 但随着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他越来越感受到木屋这个行业的局限性。“木屋既不是快消品,也不像其他建筑物那样刚需,它只是调味和点缀,很难成为主菜。”徐谦说,虽然港龙曾经的合作伙伴都对港龙木屋非常认可,但产品性质决定了他们大多无法成为回头客,企业只能不断寻找新的落地场景,“有好的产品但没有销售通路,那都是空的”。 2011年,徐谦在港龙的厂区后方打造了一个木屋体验中心“木憩园”,里面有徽派风格、东南亚风格、北欧风格、俄罗斯风格等各地风情的木屋。他的初衷只是为自家出品的木屋搭建一个实地展示中心,客户来了可以入住体验,住得喜欢就直接下单。没想到,“木憩园”渐渐成为桐乡小有名气的民宿街区,有不少来乌镇游玩的旅客都会被木屋所吸引,特意到“木憩园”住一晚。 “木憩园”的成功为徐谦提供了启发,让他产生了新的思考:“如果将这个木屋体验中心放大百倍,打造一个以木屋为中心的主题乐园,那不就能持续不断地吸引新鲜的客源,木屋不愁没有销路!” 重构:搭建小而美的“共享树屋” 去年一开园,鸟屋小镇就成了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桐乡周边城市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一到节假日更是人潮涌动。不过在五年前,如今的鸟屋小镇还是原生态的荒芜之地,徐谦与团队真正从零开始,一把锄头、一把汗水地开垦出一片繁花似锦。 他认为,鸟屋小镇寄托着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与未来,其商业模式是近年来最热的共享模式:“共享经济本质上就是租赁经济,共享单车是租的,共享充电宝是租的;换个角度想,旅游景区向游客收取门票,何尝不是美景与服务的共享与租赁?”而鸟屋小镇正是将港龙木屋从一次性买断的销售模式转为租赁与共享模式。 比如游客一走进鸟屋小镇,最先看到的就是一个“木屋部落”,错落有致、色彩明亮的小木屋非常吸引大家的眼球。徐谦介绍说,这个小木屋每小时的租金是40-50元,非常适合一家人节假日来到小镇,在里面共度亲子时光。小镇还会提供新鲜的食材,方便游客在小木屋里自己动手烹饪美食。 而在小镇的林地区,还有8幢被绿树掩映的仿佛童话般的树屋。“木屋虽小,五脏俱全”,记者进入其中参观了一番,发现完全可以容纳3-4个人居住,还能体验爬木梯睡阁楼的乐趣。 徐谦也为这些树屋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如果想拥有一座树屋,可以用每年5000元的价格租用建造木屋所需的地块,自行设计或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屋形态,再花费13万元委托港龙团队建造,完成后即可拎包入住。若担心自己不能常住、树屋长时间空置,还能委托小镇运营管理,作为民宿向游客开放,小镇从住宿费中抽取30%作为管理费,另外70%归屋主所有。这样一来,屋主不仅自己可以享受到新奇的居住体验,还能从中获得额外的收益。未来,小镇树屋的规模有望扩大到300幢。 可以看到,鸟屋小镇的一切设计,都没有离开木屋这个中心,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大型木屋展示中心,最终目的是推动港龙木屋的销售。徐谦分析道,将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进行结合,先用第二产业服务、培育第三产业,未来必能通过第三产业的影响带动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升级:探索木屋的数字化生产 在木屋行业,港龙一直是公认的“黄埔军校”,为整个行业输出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很多同行都想不通,为什么港龙的木屋卖得贵,客户还是选它?在徐谦看来,港龙卖的不是木屋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鸟屋小镇也是这种生活方式的载体。 虽然在木结构建筑领域算是“半路出家”,但徐谦在这一行下了苦功夫,几乎跑遍了全国,考察各地的古代木结构建筑,这才有了一幢幢扎实又灵动的木屋。近年来,徐谦又在琢磨着攻克一个新的行业性难题——木屋的数字化生产。 在港龙的工厂里,记者见到了一台“大家伙”,它是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的全自动木料加工机器。当木料通过机器时,它能够通过红外扫描判断木材的品类、密度、湿度等指标,对加工方式进行自动调整,实现对木料的柔性定制化生产。据徐谦透露,这样一台机子的生产力可以抵得上50个工匠。 除此之外,港龙还在前端引进了模块化软件设计系统,要求每个设计师熟练掌握。这款设计系统能够对整个木屋的结构进行数字化模拟,可精准到每一颗钉子;设计师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将模块进行组装拼接即可,它还能分析判断木屋结构合不合理,提醒设计师做出细节调整。用这套系统设计产品,不仅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还能精准地统计耗材,对供应链实现更精细化的管控。 “小时候,我父亲和我说,要好好读书,努力工作,不然再多的钱也会坐吃山空。”徐谦说,他一直牢记这句质朴的话,无论企业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能停止学习、停止思考、停止创新。 数字解码杭商 五年:过去五年,徐谦一心扑在鸟屋小镇上,几乎每一个细节的布置都亲力亲为。行走在小镇中,听他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也能感受到他对这里一草一木的热爱。对于已经在某个行业早就牢牢站稳脚跟的传统企业来说,迈出这么大的转型步子不容易,而徐谦与团队有决心,更有行动力。 300幢:回归山野,与自然对话,树屋不仅是孩子们的梦,也是人们希望短暂远离俗世的理想隐居之所。等到未来小镇内建成300幢形态各异的木屋,或将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活社区,碰撞出更多的化学反应。 50个:港龙从国外引进的全自动木料加工机器,一台的生产力可以抵得上50个工匠。但实际上国内的木屋建造企业,大多还停留在人力加工的原始阶段,不愿冒险承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成本。港龙正是步步敢为人先,才被誉为整个行业的“黄埔军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