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见习记者 叶咪) 自今年1月电商法实行以来,距今已经7个月了,可是电商平台违规行为仍然泛滥,其中质量和价格不符,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
近日,汪女士在天猫的探险者旗舰店买了露营套餐,没想到明明买的是探险者品牌,结果却发现除了帐篷印着探险者的品牌标志外,不少商品竟是各个品牌杂糅到一起的“拼单”。“我之前在其他店买过类似的套餐,里面的商品品牌都是探险者,质量也很好,可是这家店的睡袋是南极人的,收纳袋、气垫是七彩房的,质量也没有以前的好。”汪女士表示,如果店家事先告知套餐里是掺杂着其他品牌商品,她并不会下单。更让汪女士气愤的是,经过沟通换货后的睡袋也不像之前在其他店铺购买的探险者品牌那样印着logo和吊牌,只是在睡袋包装贴着一张白色贴纸,写着品牌名、生产商等信息,“看着就像自己打印贴上去的。” 记者发现,目前该产品在天猫上的月销量已经达到了1.5万+,当记者询问客服套餐中的产品是否都是探险者时,客服告诉记者都是探险者品牌,而当记者再次确认时,客服表示睡袋是兄弟品牌南极人的。 陆女士在线上购物时还遇到了同样商品和价格在同一店铺购买,质量却不一样的情况。陆女士在线上商店买了一件抹胸,因为质量不错,便想着再下单几件,没想到前后两次购买的商品质量却不一样,当陆女士找商家理论时,店家承认了该问题,并退给陆女士一定金额的退款作为补偿。 同样,90后小徐在一家叫名简的线上商店购物时也遇到了商品不一致的问题,小徐在商店下单了一双蓝色手套,店家发过来的却是卡其色的,以为店家发错货的小徐询问时,店家却告知因为蓝色已经断货,为了补偿损失,已经在包裹里给小徐补发了赠品。 为此电商专家表示,电子商务需要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应建立适应电商业态发展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电商平台内部也应自查自纠,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