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强大脑” 提出10个关乎人类未来的问题 去年6月26日,由阿里巴巴倡议,全球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顶尖学者共同发起,在杭州成立了研究机构罗汉堂。 与达摩院聚焦前沿科技不同的是,罗汉堂主要解决的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伴生出的经济和社会形态、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问题。 罗汉堂成立一年来,全球数字经济风起云涌:互联网经济对中国GDP贡献率已达60%,超越美国;AI人工智能已通过物联网设备“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与此同时,脸书数据隐私泄露丑闻及自动驾驶撞人的惨剧也在发生…… 所以,昨天“西湖论剑”一开场,罗汉堂就发布了最关乎世界未来的十大问题,都与数字经济相关。 马云说,这十大问题是每个人未来十年都无法绕过的问题。“它们可能还没有答案,但我希望政府、学界和企业能够坐到一起来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向外传递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人工智能会不会跟人抢饭碗? 在这些全球“最强大脑”眼里,这十个问题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比如眼下的数字技术,到底会不会导致人类大量失业? 2010年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说,一项调研显示,近年来美国人对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的担忧达到了历史高点,但实际上,现在美国的失业率也是半世纪以来的最低点。没有证据证明技术会带来失业率的提高。但技术确实会促进就业的结构性转变。1980年以来的就业数据显示,就业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他认为,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如何让自己和我们下一代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说,技术的不断进步,让人们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生产力越高的国家每周工作时长越低。”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如果无人驾驶汽车必须选择撞向一边,左边是老人,右边是小孩,它该做何选择?该不该由算法来决定? 在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看来,机器并不是自己在学习,它们学的都是人类输入的数据,是人类在告诉机器要学习什么。“因此,我们人类在给机器提供数据的时候,要努力去除掉一些偏见。” 经济学诺奖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则认为,人工智能将来作为公司的“一员”,是需要对他们进行激励的,人工智能也应该具有工作动机,人类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动机。“人工智能眼下还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它还在吸收很多数据,在辨识模型。什么时候它能把某一个逻辑举一反三用到不同的场景,那才可以说人工智能有了非常大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