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未热之前 杭州已有“开放实验室”先例 研发检测的共享,早于单车、汽车、充电宝很多年。只是当时,“共享”还不流行,人们习惯在前面冠以“开放”两字。 2005年以来,浙大科技园作为实验室的建设者和管理者,陆续搭建了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共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可谓“一举多得”。当时,实验室设备先进、聘请的专家团队知名度高,慕名前来做实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实验室的利用率也很高。 然而,有一个难题却是平台需要直面的。这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的仪器设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人士的维护、操作。几年运营下来,园区管委会逐渐意识到,如果由园区运营团队来管理维护设备,一方面,专业知识不足,另一方面,若设备闲置时间长,成本开支不小。 经过不断探索,浙大科技园正逐步探求一条“与相关企业共建共管”的共享道路,以“政府支持、园区落实、企业参与、有偿服务”为建设思路,采取市场机制运营,对孵化企业进行保本有偿服务,并面向杭州市乃至于浙江省地区的企业开放、有偿使用,以实现园区管理者、参与企业和被服务企业的“三方共赢”。 以浙大科技园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为例,浙大科技园与园区孵化企业——“飞秒检测”签订了“共建共管”协议,由“飞秒检测”来运营、维护实验室的设备。据悉,仅这一开放实验室,2017年就与37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上百家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累计服务检测1200余次。 另外几个平台也表现不俗。2017年,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新增32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企业,并进行60余次技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完成了国家火炬计划的验收工作,年度服务企业67家,服务次数82次。 随着浙大科技园管委会与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工研院和科技园将继续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探索“共享”之路,让更多企业能够享受“共享”服务,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据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在如何撬动共享实验室“聚宝盆”这一问题上,市场化运作是关键。无论是园区,还是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实验仪器的“富矿”,让共享实验室参与经济活动、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都是必经之路。 安捷伦液相设备,用作药物含量检测 pka测定仪 检测生物样本 不仅共享实验室设备 还要共享研发能力和人才 飞秒检测是2016年4月成立的,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各类物质分析测试、未知物(成分)分析、配方剖析、工业诊断与技术开发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它除了使用浙大科技园的相关实验设备外,还投入了上百万元,采购自有设备和建立自有实验室。 文杨明选择做这件事,看中的是,中小微企业迫切想要产品创新的决心,与资金匮乏、研发能力弱,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前段时间,有一家企业负责人找到文杨明,希望帮忙研发一款除醛液,用于工程上去除甲醛之用。文杨明盘算了下,光是研发这款产品,要用到的设备就有不少。 一台红外光谱仪,用作分子结构研究,15万元;气相质谱仪,用作低含量成分研究,70万元左右;扫描电镜,用作材料的性能研究,70多万元……再加上一个至少110平方米的实验室,以及数名研发人员的投入等,“产品还没见到,各种投入就300万元-400万元下去了。”文杨明说,从中小企业的出发点来说,实验室的共享是极其有必要的。 但仅仅是共享设备,又是完全不够的。在文杨明的团队里,一共有近30个人,其中一半是研发人员。 针对客户的研发需求,飞秒检测团队要做的主要有这几步:项目评估,看看客户的研发要求可否满足并提供报价;小样制作,在1-2个月内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小样;工艺开发,用2-3个月的时间,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摸索开发;结题培训,提交项目整套资料并培训客户进行实操生产。如此一来,相当于把客户整个的“研发中心”都承包了。 客户提的需求不同,研发费用也大不一样。飞秒检测接到的研发订单里,最便宜的是3万元,最贵的是70多万元。如果研发失败,文杨明说,“我们是承诺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文杨明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产品研发出来了,但客户却出国或转行了。千辛万苦研发的配方或者产品眼看要付之东流,所幸客户都是理性的,将此产品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等全部交由飞秒检测处理。作为“验证产品到底能不能被市场接受”的尝试,文杨明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取得联系,在征得客户同意后将这款产品放到了众筹平台上,结果销售效果却出奇得好,5天时间就卖出了10万元的产品。 那会不会有一天将重心从研发转去销售?文杨明说:“不会,研发和销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课题,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分工也大不相同。一家成熟的第三方研发服务机构,是不会贸然踏入产品的销售市场的。这也就是为何有一家行业非常知名的除味剂公司,会选择将20多个产品的研发都委托给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