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富阳区万市镇何家村,村口山坡上的太阳能电板已经成片,这里即将建成一座装机容量为3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后,一年将为当地带来10万多元的集体收入。 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是全面小康路上的拦路虎。如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近年来,杭州把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展开“消薄”攻坚工作。今年年底前全市309个总收入市定薄弱村和258个经营性集体经济薄弱村将实现“摘帽”。 今年,在全面完成省定“消薄”标准的基础上,杭州市出台《关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实施方案》。根据杭州市“消薄”总体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市所有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0万元;到2022年,全市所有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目前,杭州已实现80%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市定目标,力争年底前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 精准施策—— “消薄十法”助力造血 近日,位于临安太阳镇太源村的九龙翠谷高端民宿项目,第一阶段施工已经建成。项目全面完成后,每年村集体经济创收将达到30万元以上。而作为市级集体经济薄弱村,过去,太源村每年只有5000元左右的经营性收入。 “‘消薄’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关键是因为我们整合资源引进了项目。”太源村党总支书记卢文杰欣喜地说。太源村将22幢泥木旧房屋收归集体所有,并流转周边山地经营权,以资源入股、利益分红的方式,与临安民宿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建设九龙翠谷高端民宿。 消薄增收工作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因村施策,精准发力,是主要原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还需要了解当地自身优势和劣势,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全力激活“造血”功能。 为了变“输血”为“造血”,今年5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现场推进会,对消薄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在新一轮“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中,100多家市直单位和企业根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实际情况,围绕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发展,为薄弱村量身定制了“一村一策”的具体方案。杭州市还总结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法”——发展物业经济法、盘活资产资源法、土地综合整治法、乡村旅游带动法、产业带动发展法、村企合作发展法、政府主导发展法、提供劳务服务法、扶持光伏发电法、基金收益扶持法。 这本“使用手册”,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出发,探索出了一条条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路子。 与此同时,各村纷纷发挥长处,制定出本村的发展路径。淳安县出台了《淳安县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实施方案(2018-2022年)》,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桐庐县大力推进“化债增收”,鼓励村集体开展造田造地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萧山区针对南片地区薄弱村比较集中的现状,在浦阳镇、河上镇、进化镇开工了三个集中消薄项目…… “要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形成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集体经济发展典型,帮助薄弱村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好发展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联动统筹——“抱团”融入整片发展 这个秋天,建德市下涯镇又热闹了起来。毗邻新安江的下涯村,迎来了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这个大项目。“正在建设的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不仅让我们移民村成为股东,还为村里600多个移民群众的就业提供了平台。”下涯村党委书记黄少华充满期盼。 建德是浙江省第二大移民县(市),71个库区村和167个安置村曾长期存在集体经济薄弱、移民增收困难等情况。当地有关部门虽做了大量工作,但因村庄内劳动力不足、“输血”资金分散、移民项目偏少等原因,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年7月,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项目破土动工,标志着移民村“消薄”工作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该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年收益超过700万元,每个入股的移民村年经营性收入可达7万元到10万元。 “从单兵作战到如今抱团突围,从撒胡椒粉式的‘输血’脱困到集中移民资金‘造血’致富,我们为移民村‘消薄’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建德市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建德,如今的杭州,抱团发展的足迹随处可见。如淳安县创新成立公司股份制运作,规范贷款流程,在机制上破解了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在权属证明、质押登记、资金监管等方面的难点,实现资金变股金。目前,淳安县419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用公益林补偿收益权集体留存部分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方式,已成功获得淳安县农商银行贷款25151万元,所有资金整合统一投入到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