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意气风发斥巨资举牌上市公司,没想到遭遇市场重击。今年以来,多家此前举牌“重组概念股”的私募爆出大额浮亏。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市场监管强化,私募以往通过举牌加重组等方式获利的难度大大增加,一些不能适应新规则的机构或被迫退出市场。
大额浮亏频现 近日,冀凯股份一份公告将“牛散”景华推到市场前台。由于此前涉及多次短线交易上市公司股票,7月20日,景华将短线交易收益所得11.50万元上缴上市公司。 冀凯股份是在2015年7月从石中装备更名而来,伴随着更名的则是多次重组失败。而景华则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通过两次举牌,将所持冀凯股份升至11.26%,成为冀凯股份的主要股东。 今年5月23至5月28日,景华及其控制的3个私募基金通过二级市场交易的方式净卖出上市公司股票共计140.05万股。据记者测算,景华通过抛售共获得2.4亿左右的现金,平均每股成交价12.94元。而其之前的举牌成本最低也超过了25元/股,按目前上市公司股价以及景华剩余持仓份额来算,不算资金成本,此次景华账面浮亏在6000万以上。 7月20日,新大洲A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富立财富旗下的私募基金通过9笔大宗交易,以均价8.03元买入6199万股新大洲A,持股占比达到7.61%,但因未及时披露而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新大洲A截至今年7月20日的收盘价为3.82元/股,按照举牌均价8.03元/股来算,目前浮亏52.4%,在未减持的前提下计算,浮亏金额超2.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