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里的大棚甜瓜。
5000平方米连栋智能玻璃温室、100亩连栋大棚、七大产业功能小区和13项重点农业工程……
这是曾一度荒芜的刚果(金)加丹加省卢本巴希大学农场如今的景象,自2011年这里开始建设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来,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5年来,非洲大陆上这个由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刚果(金)加丹加省卢本巴希大学三方联合共建的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满足了当地绝大多数中资企业的粮食蔬菜供应,同时,也丰富了非洲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
粮食蔬菜保供给
如今,在这片2万余亩的原卢大农场,已建成近8000亩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坐直升机兜一圈都要好长时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建立园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资企业员工吃的问题。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关注的“世界上最饥饿的国家之一”,刚果(金)70%的粮食依靠进口,当地市场粮食蔬菜供应根本无法满足中资企业的食品需求。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外来援助,尽快提升当地农业技术水平,尽早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作为恢复高考后浙江农业大学的第一批毕业生,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生观一直有一个梦,“做现代农业”。为了响应浙江大学“立足浙江,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社会服务总体要求和服务国家外交战略,2009年底,华友公司和浙大第一次有了关于在非洲建立“浙大—华友非洲农业发展中心”的动议。
5年中,他们数次远赴刚果(金),浙大生态规划研究所等单位的教授们还通过对土壤和水样分析等,一起研究确定农场的规划和选配品种等。
2011年1月,浙大与华友公司在公司总部所在地桐乡市签署合作协议:由华友公司出资,在刚果(金)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浙大与卢本巴希大学,用3至5年时间,建立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为区域性的粮食、蔬菜自给建设提供示范和保障。
从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中心在一个33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里落成,到当地第一个规模化的养鸡场和养猪场成形,2012年9月,包括七大产业功能小区和13项重点农业工程园区在内的主体全部建成,成为刚果(金)土地上第一个由大学与企业牵手合作建设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科技研发也在同步进行:来自浙大团队的“玉米/小麦的规模化种植技术”和“热带旱季的蔬菜栽培技术”“太阳能驱动的灌溉设施”等项目纷纷建成,以适应当地旱雨两季分明、光照充足的农业生产条件。
在整个项目进展中,国家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商务部对外援助司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参与了园区规划、评审和建设的工作环节,全方位支持项目推进。
在扎根当地的中方人员中,值得一提的是浙大农学院科研力量的倾力投入,他们远离家乡,用知识和汗水浇灌了那里的一草一木,也让这个庞大的农业园区得以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