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暑期档电影进入国产电影保护月,虽然看不到欧美大片,但影院的生意却丝毫不差。近日,相关部门发布了一个关于《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的文件,要求“电商等代销机构可积极开展促销活动,但电影票零售价、活动票价不得低于发行放映合同中的协议票价”。
这一纸通告,虽说约束的是各大影院,但实际针对的却是眼下流行的在线票务。
数日前,一则关于“万达屏蔽猫眼”的流言在互联网商间迅速传播,并搅动整个电影圈的敏感神经。一边是“中国院线第一股”的万达院线,另一边是在线购票江湖“第一把交椅”的“猫眼”,传言让电商和院线之间原本就有些紧张的气氛更显得一触即发。
虽说双方都在辟谣,但电影制片方、发行方、影院与在线票务电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已经展开。
现象
在线购电影票,已成年轻人观影消费趋势
影迷小吴想去看口碑不错的《大圣归来》,第一时间想到是上网买便宜的电影票。
“像格瓦拉、猫眼、糯米、淘宝、微信等很多平台上,都可以找到便宜的电影票,至少5折,有时候搞促销,10元以下的电影票随便捡。”
类似小吴手机上买电影票的消费习惯,现在年轻人群中很常见。从早前办影院的会员卡,到周二、三电影票半价日,到如今多点开花的在线票务,上网买特价电影票已然是一种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上周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为17.6亿元,刷新了历史单周票房记录,其中在线票务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线上票房收入(含在线选座与团购等)占总票房的62.5%,由此可见,在线购票已成为观影的重要渠道。
为何在线购票成为一种趋势?原因很简单,便宜。观众通过“猫眼”电影、淘宝电影、格瓦拉、百度糯米等平台购票,可以享受原价电影的5折,甚至更多优惠。
以淘宝电影为例,经常会提供一些10元看电影的优惠;微信电影则在全国范围内的部分场次实行9.9元;还有各种信用卡购电影票也有优惠,可享受0元、1元等白菜价。
分析
一纸规范依旧难挡低价电影票出现
近日,《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正式出台,要求电影票零售价、活动票价不得低于发行放映合同中的协议票价。那么,“白菜价”电影票还会继续出现吗?
记者看到,在淘宝电影上,8.8元看电影以置顶的方式正在搞促销;在微信电影上,9元看2D,19元看3D的广告并不在少数;在格瓦拉上,8元特价票,10元观影票依然存在……
在线购票平台的特价促销活动,显然让影院方面懊恼。影联传媒在线业务中心总裁陈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商低价策略干预影院排片,会对电影发行公司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之前传出的万达封杀“猫眼”,并非事出无因。因为在线票务的低价销售,影响的不仅是影院,还有电影产业链的上游:电影制作方和发行方。
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发布的《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虽说对票务体系做了相关规定,但事实上,其约束的只是影院方面,对在线票务平台根本无法形成约束力。
格瓦拉的媒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单位的通知,对平台上的低价电影票进行约束。”
对方介绍,以10元特价电影票为例,部分是浦发、平安等信用卡等商家提供的优惠活动,并非影院方直接让价,而是商家补贴,受益的是消费者。
同样,淘宝电影的相关负责人赵小姐认为,目前在线票务平台上存在的低价票是一个短期行为。“票房不能再成为电影的唯一收入,在美国就是如此,应该增加衍生产品、商家植入等收入的比例,因此刻意地针对低价票没有多少意义。”
同样,赵小姐告诉记者,低价电影票都存在“票补”行为,影院方拿到的钱并非单单是观众自掏腰包的那部分,其实还有商家的补贴在里面。所以网上卖出的电影票价格再低,影院方和发行方也没有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