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陈骁(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5月以来的A股只能用“震”来形容,昨日,沪深两市股指再次持续震荡走势,早盘低开高走,午后小幅跳水。在这样的行情下,赚钱效应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反倒是新股,着实很诱惑人。一个多月的时间,暴风科技股价从1位数变成了3位数,超越万达院线成为沪深两市第六高价股;近日上市的中光防雷等几只新股也是秒停格局……这样的赚钱效应,加上新股一月两发,大大激发了投资者们的打新热情。
随着新股发行提速,每月有两批新股发行,中签机会相应增加,“打新股”将成为不少股民投资A股的新方式。
“打新”故事中签就能赚钱,散户抵押房子贷款去“打新”
王小姐昨天去银行做了一笔75万元的抵押贷款,专门为今天的打新做准备。
“我是去年开户炒股的,基本上什么都不会,之前只听说过打新股,但自己没有尝试过。前两天,我看一个朋友的账户,他上个月中了一个新股,才500股,到现在已经赚了2万多块钱了。我觉得这是笔很划算的生意啊。我研究了一下,新股都是大涨的,至少都有5个以上涨停,只要中到,就是赚到的。我的钱都在股票里,所以,就去做了抵押贷款。我仔细算过了,这笔账还是很划算的,我贷款75万元,10天只要1500元的利息,我如果能打中一只,照现在这个新股行情,最少最少也能赚上1万元,利息就回来了,还能多赚8500块。”
王小姐告诉记者,她身边很多股民朋友最近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融资打新,有的是通过券商的“两融”业务,有的是通过银行抵押贷款或者信用贷款,有的则是向民间股票配资公司借钱。“反正中到的,都是赚到了,没有说亏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证券公司“两融”业务的年化融资成本在8.6%左右。当然实际融资成本不用那么高,因为每次打新股冻结的资金为3个交易日,如果碰上双休日也只要5天时间,资金解冻后就可以随时归还。如果按每次融资5天计算,每次打新的实际融资成本在0.12%左右,也就是融资100万元支付1200元左右成本。如果按3天计算,融资成本为0.071%,融资100万元的成本为710元。银行的信用贷款或者抵押贷款,融资成本大概在6%-8%之间,通过民间配资公司融资成本在9%-10%,以融资100万元为例,打一次新股一般只需要支付1000-2000元的手续费,而只要中签一只新股至少就有2万元的收益。所以,很多股民都很乐意做这笔生意。
去年“打新”每次能中一个 今年“打新”多次只中一个
今天又有12只新股可以申购。作为专业打新户,陈先生上个周末一直都在研究新股,看哪个中签概率高一些。去年下半年,IPO重启以来,他每次新股申购都有参与,到目前,打新股的收益已经超过10万元。
陈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新股赚钱效应明显,只要打中,至少都有好几个涨停,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热衷打新股,现在新股中签率越来越低了。“我统计了一下,3月发的24只新股,网上平均中签率为0.7%,网下平均中签率为0.4%。4月发的30只新股,网上平均中签率为0.54%,网下平均中签率为0.21%。5月初发的那24只新股,中签率创下了历史最低水平,网上平均中签率为0.37%,网下平均中签率更滑至0.1%。真是比彩票中大奖还难了。”
“前两个星期,我准备了100多万资金打新股,有些我是打满的,一个都没打中,现在打新可是越来越难了。去年我也是每次都拿100多万元打新股,每一轮至少能中一个,运气好的时候,能中上几个,今年就不行了,这么多轮新股打下来,我就只打中一个。”陈先生说。
陈先生表示,本周的新股中签率肯定还是很低。“因为最近股市在震荡,在赚钱效应不明显的情况下,很多人都选择去打新。这个星期发的这20个新股,每个股票募集资金的规模都不是很高,所以,本轮新股的中签率肯定还很低。我打算这次挑一些相对冷门点的股票打了,不然根本中不了。反正,现在打新全靠拼人品。”
“打新”收益率每次顶格申购月收益约7%
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平均43.88%,上市后5日、10日涨幅平均可达128.15%、202.11%。
3月上市交易的新股共有27只,最新股价比发行价最少也涨了3倍。股价涨到100元以上的股票有8个。其中,3月34日上市交易的暴风科技更是收获了29个一字涨停板,在打开涨停板一天之后又再次涨停,共收获了34个涨停板,股价从9.43元一路上涨到248.6元,成为了沪深两市第六高价股。
有股民表示,在目前这样的震荡行情中,还是安心打新股收益率更高,中签就赚到。“以200万元打新资金为例(今天上市的12只新股,顶格申购大约需要189.5万元资金),按照最近一次新股的中签率0.37来算,200万元可以打中1个号码,现在一个月发两次新股,如果一个月可以打中两次,以目前新股3-4倍的平均收益率来算,200万元可以有7%的收益率,而且这个收益是无风险的,所以,目前打新还是比较划算的。”
不过,相关专家也提醒,因为收益率可观,打新股民很多,新股中签率低将会是新常态,所以卖掉走势不错的股票去打新,也并不是一笔划算的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