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一都竹笋专业社的吴建明在临安承包了近五千亩竹林,专门做“笋”这门生意,年产量50万斤左右。每年三四月份是出笋的季节,大的鲜笋卖给上门收购的菜农,小的留着自己做笋干。去年十月份合作社成立以后,吴建明就专心做起了手剥笋的业务。
“小的鲜笋收购价一斤只有1块多,做成笋干能卖个七八块钱,加工成手剥笋后,能卖十块多,而且做笋干对时间的要求很高,笋收来要马上煮、晒,但是手剥笋一年四季都能做。”对笋的深加工 ,吴建明说得头头是道。
手剥笋兴起以后,天目山镇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机器,专做笋制品的深加工。但是这种分散的加工模式对食品安全造成了隐患。今年,临安市食安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5”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以笋制品、山核桃这两项输出性农产品为重点,结合水产品、酒类、农家乐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
该整治由市食安办、市农业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牵头,联合制订方案、动员部署。市林业局开展笋制品生产加工者培训班8期,受训专业合作社20余家,覆盖了800余名从业人员。涵盖了笋的切配、漂洗、浸泡、调味到包装、消毒、检测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知识。同时对加工环境卫生、添加剂使用、内置烘箱的改造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
对于笋制品的苯甲酸、山梨酸及4个重金属指标,市质监局密切跟踪抽样。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23家,季节性加工点86家,监督抽样6个批次,关停3家。
临安市食安办的梅秀峰处长说:“当地的农户经历了从小作坊到规范化合作社,这种提升不仅更加关注质量,也使得笋制品产业有了连续性,更有利于把临安优秀的农产品输送到全国各地。”吴建明的手剥笋,已经打通了山东、四川、上海、贵州等省市的市场,还在外省市的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上架。
杭州市食安办监督检查处蒋荣祥处长说:“在临安开展的‘2+5’工程不仅关系到消费者吃的问题,还关系到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12年,杭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百日整治行动。大整治期间,全市共对88696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了“三个一”(培训一次、约谈一次、承诺一次)活动,建成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格6106个,查处违法行为1858起、取缔无证无照企业324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