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记者 黄珍珍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长三角三省一市老年人口共4416万,占总户籍人口的20.7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江苏、浙江老龄化程度位列全国前六。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发布报告显示,预计到2035年,长三角三省一市老年人口将增至7500万,达到常住人口的33%。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三省一市备战老龄化按下了“加速键”。长三角养老一体化有何新进展?未来,三省一市将如何打破区域养老服务壁垒,实现养老资源共建共享?7月25日至27日,第七届浙江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三省一市专家围绕“长三角养老一体化”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异地养老成新时尚
近年来,去浙江养老已经成为不少上海老年人的养老新选择。“嘉善区位优势明显,高铁、高速公路往来上海便利,养老机构的价格也比上海便宜。”一位前来参加博览会的嘉善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嘉善已有几家养老机构住进了上海老人,如位于西塘景区的嘉善县保利安平和熹会老年公寓,50%以上的老年人来自上海。
“异地养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旅居式的短期异地养老,另一种是跟随子女迁至异地、到社区或养老机构中长期养老。”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告诉记者,如今上海等大中城市的老年群体已不满足于在家门口养老,而是寻求去临近地区选择旅居、康养等新型养老模式。目前,长三角地区29个城市已实现医保“一卡通”,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在上海市二、三级主要医疗机构和江苏省、浙江省所有设区市实现全覆盖,异地养老的老人成为直接受益者。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29.4%的上海老人表示会“短期异地养老”,2.2%表示会“终身异地养老”。
推荐阅读:
共建养老服务标准
如何保证老年人跨区域养老的服务质量、排除异地养老风险?共建一套相对统一的、能互认互通的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成为长三角养老一体化面临的一大难题。
今年6月,这一难题迎来了解决方案。6月12日举行的长三角养老一体化高峰论坛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民政部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江苏苏州市、南通市,浙江嘉兴市、湖州市,安徽省芜湖市、池州市及上海市的11个区成为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共同探索建立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
“根据合作备忘录,三省一市将探索养老机构管理、养老服务等方面共建统一标准。”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老年服务处处长陈建义告诉记者,在养老机构统一管理方面,三省一市将在条件允许的区域范围统筹养老服务资源,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异地处罚及时通报、区域范围内养老机构黑名单制度及养老机构诚信系统;在认知症照护方面,三省将依托上海认知症社区筛查标准、认知症养老机构入住评估标准、认知症照护专业培训,整体提升养老服务认知症照护专业能力;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正在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互认的养老机构院长从业资质认定机制,推进建立长三角互认的护理员评价及资格互认,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协作。
据了解,目前,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正在探索“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标准以及“老年照护评估”标准互认互通,待条件成熟时,将逐步推广至整个长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