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胖卤鸭还在,但只能买熟食,不能现场宰杀、烹饪。
本报讯 穿过鼓楼,有条徽派建筑风格的十五奎巷。远看味道很好,细看却有小缺陷,空调外机高挂在马头墙上、角落的白墙露出黑漆漆的水泥墙面。
但这些不搭的现象很快会消失。
最近,十五奎巷街容环境提升工程正在招投标,即将进入施工阶段。和十五奎巷同期招标的,还有城隍牌楼巷、太庙巷、察院前巷。
这些名字读起来都很有调调的小巷子,在地图中都集中在太庙广场周边,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二十三坊”。
严格来说,二十三坊是个历史街区,覆盖了万松岭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阳山麓以东的范围,很多坊巷的名字从南宋就有了,在这里古屋、古树、古井随处可见,可以说是老杭州风貌的集聚地。
2011年的时候,上城区专门启动了“南宋御街·二十三坊”综合保护工程,对23条坊巷进行了综合整治。
今年,其中的十五奎巷、城隍牌楼巷、太庙巷、察院前巷、大马弄、严官巷6条街巷被列入峰会保障项目。
南宋御街二十三坊管委会负责人王文波说,因为有了2011年的整治基础,这次6条街巷仅仅是对细节的“小修小补”,比如墙面清洁粉刷、环卫提升、不规范广告牌拆除等。
但在软环境管理上这次却下了狠功夫,二十三坊内店铺全部业态调整,留下不扰民的。蔬菜、水产、家禽、肉类、熟食加工这五类有味道、有噪声、有潜在防疫危险的业态禁止入驻,转而鼓励传统手工艺店铺进入。
6条街巷中,大马弄刚完工、严官巷在施工。昨天,我们去现场看了看。
喧嚣了20多年的大马弄恢复宁静
大马弄是在3月启动整治的,是最早的一个。昨天下午,从察院前巷转到大马弄,巷子里安安静静,两位大妈拿着扇子坐在阴凉的门洞底下聊天,偶有人骑车穿行而过,响起一阵车铃声。
沿街店铺比以前少了一半,巷子却宽了一倍,瓜子店、水果店、熟食店、杂货店都在,杭州卤味圈里小有名气的阿胖卤鸭也在,但以往的“主力”水产店、蔬菜店、肉铺都走了。
其中有家店铺以前是违规破墙开店,现在恢复成了墙面和窗户,防盗窗上贴着一张手写的通知“此店搬到察院前市场×××号,定做粽子、甜酒酿、年糕,电话……”
一个外地口音的小年轻端着相机走进巷子,一边东拍拍西拍拍一边跟朋友交流,“这一带的房子很有味道”。
如果时光回到三个月前,大马弄完全不是现在安静的样子,短短两百来米的道路两侧全都是小商贩,让人流口水的现煮卤鸭、活蹦乱跳的江鲜、香喷喷的大饼油条、带着露水的野菜……这里曾是“马大嫂”们的最爱。
但这对于住在弄堂里的居民来说,真的太痛苦了。因为离得太近,清晨小贩进货的叫喊声、夏天杀鱼的脏水味、加工熟食的油烟味,每天充斥在小小的街巷中。
这样的难受,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露天菜场开始,算算已经20多年了。
今年紫阳街道的城管、工商、二十三坊管委会等部门,跟大马弄居民组成的整治监督团一起出手,拆违、立面整治、业态调整……才慢慢还居民一个清静。
大马弄所在的太庙社区主任张银科说,业态调整因为涉及经营户的直接利益,协调了好多次,最终大家才商定劝退像水产这种影响环境卫生和容易产生油烟的熟食店。
二十三坊管委会表示,今后,街区内其他坊巷也要跟大马弄“看齐”,放弃破坏环境卫生、容易产生油烟和噪声的业态。
严官巷泥房子最快7月底完成更新
严官巷正在施工。巷子不长,436米,东起中山南路、西到万松岭隧道,因宋代出过一个姓严的医官而得名。今年4月底之前,严官巷已经完成了整治提升,沥青路面、人行道、绿化全都翻新。昨天看到的是严官巷49号至60号,还在危房修复整治。
这些房子岁数不小,最大的已经超过百岁,都是木质和泥墙混合结构,住着28户太庙社区居民。
每户人家面积小的10多平方米、大的40多平方米,房子老旧不通风,2012年就被鉴定为D级危房,但因为大家修复意见不一,修缮整治的事就一拖再拖。
直到今年4月社区终于把居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张银科说,严官巷49号至60号的修复其实相当于拆掉重建了,原来的泥墙要换成砖墙,木柱要换成水泥柱,另外还要为居民解决自来水一户一表等问题。
现在,房子的框架基本搭建好了,最早7月底完工,28户居民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