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让人高兴的小店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他们
智慧树新店迎来首批顾客 记者 葛亚琪 摄
智慧树老店的店员在核算一天的营业额 记者 葛亚琪 摄
还记得那家小小的蛋糕店——“智慧树”吗?
“智慧树”,是上城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和区残联,专门为杨绫子学校的毕业生搭建的实体店平台,鼓励他们自食其力,快乐生活。
去年圣诞节,“智慧树”第一家小店,开在了杭州水亭址3-1号。从开业那天起,有爱的杭州人就一直上门,喝杯咖啡、买块蛋糕,生意一直都不错(快报2014年12月26日、27日曾连续报道)。
昨天,“智慧树”又开了一家小店,在上城区元宝街7号。
“智慧树”新店
元宝街,在胡雪岩故居背后。望江路,拐到金钗袋巷上,走上几十米,右手边一条窄窄的小巷子,就是元宝街。
“智慧树”的分店,就开在一幢老房子的一楼。小小的门面,大约20多平方米,一台专业咖啡机、一个冷柜、一个吧台,再放了一套沙发椅,店里就满满当当了。
斜对面,是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特意把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天井留了出来,当作是“智慧树”的室外区,可以让客人坐下喝茶喝咖啡。
杨绫子学校烹饪专业老师朱嘉伟,是两家“智慧树”负责人。昨天,他一直有些难为情,说新店开得太匆忙,冷柜、椅子都是临时拉过来的,没来得及装修,等过阵子,店里会好好装修一下,弄得温馨一些,让客人坐着更舒服。
新店也是三个服务员,都是杨绫子学校的毕业生。
汪灿飞,25岁,今年夏天开始学烘焙,学习劲头很足。汪妈妈说,每次做饼干,儿子都要盯在烤箱边上,看到底几分钟烤得更好。
汪灿飞有点内向,看见陌生人,最多就笑笑,不太开口。朱老师说,只要有人夸一句“做得好吃”,他就会高兴得不得了。
因为学烘焙非常用心,学校安排汪灿飞去了“糕点六人组”,这个小组三个毕业生、三个外请师傅,平时除了做智慧树两个小店的蛋糕,还要做订单生意,节奏还是有点忙的。
汪妈妈说,糕点组规定9点上班,汪灿飞不会看表,每天6点起床就喊着要出门。
汪灿飞插嘴:“我可以自己坐公交车,116路。”汪妈妈说,他认路本领可以的,多走几次,就不会走错了,但上班还是要陪着。
另一个服务员朱以灵,爱说、爱动,是个“话痨”。昨天下午,朱老师派他“蹲守”室外区,他每过一会都要回来转一圈,说没有人聊天,太闷、太无聊。
朱以灵爱说,朱老师就安排他做“招待”。小朱很自豪:“朱老师说我是骨干,我还以为是骨头呢,不过老师说了,骨干就是不管打比赛还是上班,每件事情都做好!”朱老师不停点头,“对对对,在团队里可是很厉害的角色哦。”
小朱真的蛮厉害,他是特奥足球校队守门员,7月份的时候,还去美国洛杉矶打了比赛,拿了大奖呢。
还有一个男孩子,叫邓锦涛,昨天有事不在,平常也是姐姐陪着一起上班。
老店昨天营收1150元
新店开起来了,在水亭址开了快一年的老店,生意怎么样?
朱老师说,生意一直都不错。每天都有人专门跑到店里吃蛋糕,订单也多了,很多单位搞活动,都会特意找过来,说反正要买蛋糕,那就买“智慧树”的。
比如上城区公安局、杭师附小、中国平安,都经常在“智慧树”下订单;娃哈哈双语学校,还托“智慧树”做全校200多个小朋友每天下午吃的小点心。
昨天下午4点多,我又去了“智慧树”老店,两家离得不远,大约一公里。
老店也是三个毕业生,王梦婷、王正平、马肖辉,每人轮班一天。昨天,轮到王正平和妈妈上班,我去时,只有王妈妈在忙着招呼客人。
王妈妈满脸带笑,“银行快下班了,得赶着把今天收的钱存上。王正平最爱干这个,跑去银行了,一会就回来。”
他一个人去存钱,放心吗?王妈妈说:“儿子特别听话,都听得有点死板了,和他说好做一件事的步骤,他就会一步不少地做。每次傍晚去存钱,钱都放在一个透明小收纳袋里,回来的时候就装着银行的存根,没有出过错。”
等了一会,王正平回来,抬头看见,笑呵呵打招呼:“我认识你!”我很意外,去年“智慧树”开业的时候,我采访他时见过,没想到他还记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