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百咏》中的南宋杭州园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11 12:48   

1 南宋杭州园林与《西湖百咏》

因为年代久远,南宋园林遗存的实物较少,肇始于南宋的“西湖十景”经过历代改造也与南宋时期的场景相去甚远。所幸因为游园活动的兴盛,我们还能从文人雅士的绘画和诗词歌赋中找到南宋园林的遗韵。这些资料从宋朝起延续至今,文字的记录未曾中断。深刻阅读、理解文献资料是我们研究南宋园林最重要的一环。而史料浩渺,真伪并存,如何甄别史料并找寻有价值之文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一环。

在南宋园林相关史料的研读中,我们发现董嗣杲所撰的《西湖百咏》虽然冷门,却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它真实记录了南宋晚期的造园和游园活动,与目前我们研究南宋园林最重要《淳祐临安志》可互为佐证,并对其中语焉不详的内容有重要补充,同时也可勘正后期很多其他文献的错误记载,这是以往的研究中忽略并较少涉及的,故本文专门对其进行研读。

2 董嗣杲与《西湖百咏》

2.1 董嗣杲生平

《西湖百咏》的作者董嗣杲生活在宋末元初,南宋咸淳末年任武康县知县,宋亡之后入山为道。周密在《绝妙好词笺》中称“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人。后入道,改名思学,字无益,有《百花诗集》、《西湖百咏》。”这一介绍最被后世广泛采用。

2.2 《西湖百咏》源起及不同版本

百咏诗集是一种起于唐朝,并在宋朝流行的特殊诗集形式。百咏诗集因其涉猎甚广,也兼具方志的功能。历史中有记录的关于临安的百咏诗集远不止董嗣杲这一本,根据李晓黎在《宋代百咏诗考论》中整理,北宋有杨蟠做《钱塘西湖百咏》;郭祥正做《钱塘西湖百咏》;南宋有黄立轩做《西湖百咏》;李钰做《钱塘百咏》,但除了郭祥正本有存世,杨蟠本有残本外,其余都已失传。董嗣杲在自序也提及,“元祐间杨、郭二子,皆以百绝唱,乃无嗣音者。……然皆目得意寓,叙实铺写,非但如杨、郭二字披图按志、想像高唐而已。”这里的杨、郭二子即杨蟠和郭祥正。可见董嗣杲看过两人的诗稿,并很大程度受了他们的影响。当时距北宋元祐年已经过去了百余年,临安和西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渡后贵臣邸第多在,亭馆日辟,视前此复不侔,盖富盛极矣”。董嗣杲于是根据自己在临安的所见所闻,于咸淳八年(1272年)汇成此书。书中介绍了当时临安有名的地方风光,林泉岩洞、坡堤峰岭、祠庙园池、楼阁桥亭,无不包涵,其中明确可考的园林有11处。

2.3《西湖百咏》与其他文献对比较

《西湖百咏》自序中董嗣杲提到“予长兹地,与山水为忘年交,凡足迹所到,命为题,赋以唐律,几二十余年,仅逮百首。”此书成书于咸淳八年(1272年),而董嗣杲为此书准备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每条都有相关记叙,是少有的描述南宋晚期临安风物的第一手史料。同时代文献对园林记录大都比较简略,但《西湖百咏》同时有诗和介绍,两者结合可以极大的丰富南宋园林的形象。此前可能因为诗集的体例,与南宋临安有关的研究都较少提及此书,实则是一大疏漏,《西湖百咏》中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值得被挖掘。

《西湖图》改绘自姜青青《<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的三重意义》

宋亡国后南宋遗民在元朝早期编写出版了不少怀念故都的书籍,其中不乏流传度较高的书,如《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这些书虽然模仿方志的写法,提到故都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大量内容来自作者的回忆和考证,不免会产生一些偏差。《西湖百咏》与其它遗民著书最大的不同是它成书于南宋,书中内容皆作者亲身体会。

《咸淳临安志》记事到咸淳八、九年,恰与《西湖百咏》成书时间相同。因此,两书作者见到的园林景象应是相同的。《咸淳临安志》卷帙浩繁,全书近七十万字,内容无不详细,唯独对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记载不全面,只记载了比较重要的几处园林。《西湖百咏》中的园林除了梅坡园,在《咸淳临安志》都有记录,两者高度重合,两书的作者都阅读参考了年代更早的临安地方志《淳祐临安志》。

《淳祐临安志》成书的淳祐年(1241年—1252年)以年代算南宋中晚期,记事比《咸淳临安志》和《西湖百咏》早三十年。原书共有52卷,但只有6卷流传下来,是“卷五”到“卷十”,分别为3卷“城府”和3卷“山川”。遗失的前五卷内应有皇家园林的介绍,可惜已经无法考证。《咸淳临安志》“山川”卷的结构和条目几乎完整延续了《淳祐临安志》,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内容。董嗣杲的《西湖百咏》也有明显地对《淳祐临安志》的承袭。

《淳祐临安志》卷六“园馆”篇的最后有短文,“环以湖山,左右映带,故临是邦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则旧矣。中兴以来,名园闲馆,多在西湖,今取最著者录于篇,余不尽载也。”这里既说明了西湖边私家园林数量之多,也解释了收录的标准,即只记载最著名的私园。这一收录标准也影响了《咸淳临安志》编撰时对私家园林的收录,至此我们无法从官方史志中看到西湖边园林的全貌。而董嗣杲作为民间文人,则可以以诗咏的形式较为详细的描绘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从而对二本官方史志作了重要的补充。

3 《西湖百咏》中的园林

董嗣杲在《西湖百咏》中记录了11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可以说这11处就是南宋晚期临安最重要的园林。

图2《西湖百咏》中的园林位置(林琦东绘)

3.1 环碧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丰乐楼北,柳洲之侧。恭圣仁烈杨太后宅园。”诗咏为“绕舍晴波聚钓仙,五龙祠畔柳洲前。清虚不类侯家屋,轮奂曾资母后钱。三面轩窗秋水观,四时箫鼓夕阳船,揽将山北山南翠,独有黄昏得景全。”

《西湖百咏》对环碧园的简单描述和配诗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包括对园主的考证(后文会专门提到),也包括园林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环境的考证(图3)。环碧园在丰豫门外,丰乐楼以北,周围有柳洲寺、五龙王庙、上船亭,是如今的涌金门区域。所见风光与现在并无二异,居于西湖东线正当中,直面西湖,三面青山,夕阳西下时,最让人沉醉。

 环碧园、柳州寺与五龙王庙复原想象(干子涵、叶圣韬绘)

3.2 玉壶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钱塘门外,菩提寺西。东坡咏南漪堂杜鹃花,即此也。绍兴间,刘鄜王建园,玉壶轩历年尚存。淳佑中,别建四面堂。景定间,改建隶内司,扁‘明秀’。继拨赐慈元侄为府,续后归慈元殿。”诗咏为“莫问南漪与玉壶,杜鹃还更试花无。坡仙一顾吟空老,地主频更景不殊。船出断桥春溆远,钟传萧寺晚楼孤。山明水秀轩扉敞,落日渔歌过里湖。”

玉壶园创建于定都临安后不久,由刘光世所造,园内的玉壶轩至咸淳年仍然保存完好。董嗣杲写书时,玉壶园归属皇后。玉壶园与环碧园相距不远,咸淳年分别归属皇后与皇太后。

钱塘门现在有遗迹出土,在西湖东北角,《淳祐志》载“玉壶园,在钱塘门外少南不百步”,可以推断玉壶园在现在的湖畔居一带。

玉壶园复原想象(陈妍洁、杨望筝、章艺竞绘)

3.3云洞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昭庆寺北,马军教场后。绍兴末,杨和王建园,拥土为洞,涂门以云。有堂曰‘万景天全’,亭曰‘紫翠间’。台榭扁額皆清丽。今花柳参差,中有妇人墓。”诗咏为“下湖营圃借元勋,景色天然曲折分。水脉窨花通活港,洞基垒石走空云。千间大厦归春梦,一撮危亭纳夕曛。扁画自悬碑自压,当年何事立孤坟。”

云洞园位于现在杭州市青少年宫一带,由杨存中创建于绍兴末年。到南宋末年,云洞园疏于管理,诗里提到“危亭”,可见建筑已经有些破败,园中甚至有墓地,这些情况也导致在《淳祐志》和《咸淳志》中未提及云洞园。

云洞园复原想象(曲婧、王元君绘)

3.4总宜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德生堂西,张内侍园。摘东坡诗‘淡妆浓抹总相宜’,御书堂扁。”诗咏为“望极湖山变幻奇,万千光景自纷披。妙分西子争妍态,绝想东坡得句时。柳径曲埋兜率寺,花阴直接放生池。内官爱展亭台去,尽付年华与酒卮。”

总宜园位于现在断桥口西侧,南宋时周围有德生堂、兜率寺、放生亭。园林由张内侍创建,咸淳年间园主是赵淇,字元德,号平远、太初道人。总宜园距云洞园、古柳林相去不远,景色相似,同样植有花柳,风景优美。无论命名、景色还是植物,总宜园都能代表西湖的特点。

3.5水月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保叔塔南。绍兴间,杨和王建园,御扁‘水月’。阜陵朝拨赐嗣秀王。”诗咏为“园门当路掩清华,乔木灵根裹翠霞。地拥楼台齐葛岭,天分香影傍林家。中兴勋将曾营业,外邸王孙且看花。月色水光三十里,何人来此泛仙槎。”

《淳祐志》有“水月园,在大佛头之西”,大佛头在北山,现在仍可见遗迹,由此可以确定水月园的位置,和总宜园相邻。董的诗句反映了园林传承,水月园由杨存中在绍兴年间创建,后被朝廷收回,宋孝宗时被赐给秀王赵伯圭。赵伯圭是孝宗的同母兄弟,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去世。园内有水月瀛、燕堂、玉林堂等景。

水月园复原想象(许静、杜青莲绘)

3.6梅坡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小麦岭北,龙井路口。旌德显庆寺西,恭圣仁烈杨太后宅园。”诗咏为“墙拥双扉锁锦窝,溪声不敌树声多。谁家种麦曾名岭,今日寻梅且陟坡。万厦栋梁巢燕雀,四山风日养松萝。园丁自饱栽花利,月给杨家得几何。”

从诗中可知梅坡园位于小麦岭北,今浙江宾馆一带。园内高差大,古树幽深,广植梅花。毗邻的旌德显庆寺是杨皇太后的香火院,占地极广,寺内有林泉,泉石甚奇,又有云扉轩、清壑亭、凝紫亭、静云亭等。梅坡园和旌德显庆寺同由杨皇太后兴建,距离相去不远。《咸淳志》内《西湖图》将两地中标注为“杨府花园”和“杨寺”。

3.7水乐洞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烟霞路口。开运中,钱氏建,名西关净化院。有洞深窈,水声如击金石。熙宁中,杭守郑獬名‘水乐洞’。淳熙中,内侍李隶请額,重建佛宇,增广园池。嘉泰中,改赐杨后宅。历年既久,水声绝响。贾府得之,旧观复还。” 诗咏为“筑园裹寺接山椒,如此经营岂一朝。两洞倚云空锁钥,乱泉激雨想箫韶。树埋院落关门邃,石罨亭台栈路遥。白发聋僧扶旧額,金莲又长玉渊苗。”

水乐洞经历多次变迁,至今仍然存在,位于满觉陇村以西。吴越国时期大兴佛教,水乐洞前建起西关净化院。北宋熙宁年间,杭州太守郑獬将此地取名为“水乐洞”,但基本处于无人使用的情况。直至南宋,《咸淳志》载淳熙六年,内侍李隶在此重建佛宇,并有水池等园林景观,使得这一宝地重焕光彩。二十多年后的嘉泰年间,水乐洞成为杨皇太后宅园。后来贾似道购得水乐洞园后,修葺园池,并使得已经消失的水乐金石之声重现。

水乐洞现状(翁圣钧绘)

3.8翠芳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南屏山东,旧为屏山园。开庆初,内司展建。东至希夷庵,直抵雷峰山下水地,西至南新路口,水环五花亭外。御舟名兰栧。有海查一树,开小红花,移根良难,独存园门外,寻亦枯矣。咸淳间建宗阳宫,移拆入城。“诗咏为”翠挹南山树石苍,五花亭外万花芳。云芝栱斗晴檐湿,金字屏风水榭凉。柳接苏堤无空地,萍侵兰栧有深坊。未几移筑仙宫邃,一本红查委路傍。”

《西湖百咏》记录了它准确的范围,如今苏堤南口至雷峰塔之间的湖滨区域即是当年的翠芳园。翠芳园旧称屏山园,是一处皇家园林,后改名翠芳园。开庆元年(1259年)进行扩建,园内花木繁胜。咸淳四年(1268年),为将德寿宫改建成宗阳宫,翠芳园内花木被移植到宗阳宫,园仅残存门阙。园内有五花亭、水榭、船舫,御舟名兰栧。 

翠芳园复原想象(黄炉鲁、董张滢绘)

3.9甘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净慈寺对面,斋宫之西,旧为甘内侍园。淳佑中,名湖曲园。咸淳中属谢府,名新园。园倚雷峰,有四面堂,淳佑郡守所创,堂下接翠芳园船坊。”诗咏为“内官园邃傍斋宫,杨柳堤南翠几重。四面堂虚凌上界,五层塔近压中峰。径连湖水行幽草,廊接风亭卧偃松。邻岸御舟空望幸,深坊长日锁飞龙。”

甘园紧邻翠芳园,位于现在的雷峰塔西侧。甘园有过多次易主。南宋初年,属于中常侍甘昇,园亦因此得名。淳祐年间,赵与筹将此园买下,改名湖曲园。咸淳年间,此园又属谢深甫,被称为谢府新园,也称新园。

3.10胜景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雷峰路口东。开禧间韩侂胄园,陆放翁作《南园记》。韩游村庄曰:‘惜无犬吠。’随有效之者。韩败,园属官,名庆乐园。淳佑中,拨赐嗣荣王,易今名。”诗咏为“名花袅袅草纤纤,台榭随幽邃胜添。十样结亭环水树,一碑述记卧风檐。梅关桥落闩钥,射圃楼空失垛帘。向日相传谁学吠,村庄毕竟出沽帘。”

胜景园地点在雷峰塔东,长桥南,据《南园记》记载,面积极大,位置应该是如今阔石板社区区域。如今不少文献中将南园与阅古堂认为是一处园林,以致认为南园在瑞石山山麓,需要被纠正。

胜景园的另一名称南园在历史中流传更广。南园原为皇家别馆,光宗时,被赐给当时的权臣韩侂胄,改名南园。韩侂胄死后,被收回皇家,改名庆乐园。淳祐年间,理宗又将园林赐给荣王赵询,又改称胜景园。《西湖百咏》中作“胜境园”,可能是抄录有误,本文用胜景园代替。

《四朝闻见录》中收录陆游为南园所做的《南园记》,详细描写了园内景观,也因此让韩侂胄时期的园子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阶段,使“南园”这一名称的流传度超过其他时期。平原郡王韩侂胄大兴土木,一时亭台楼阁,花木园池,无限风景,“凿山为园,下瞰宗庙;穷奢极侈,僭拟宫闱”,成为临安城内规模最大,营造最细致的私家园林之一。陆游在《南园记》中对南园大加赞美,称它“西湖之水汇于其下,天造地设,极湖山之美”;营造上“因高就下,通窒去蔽,而物象列。奇葩美木,争效于前。清泉秀石,若拱若揖。飞观杰阁,虚堂广厦,上足以陈俎豆,下足以奏金石者,莫不毕备。升而高明显敞,如蜕尘垢;入而窈窕邃深,疑于无穷”;文章还详细记录了园内的建筑景观,有寒碧台、藏春门、凌风阁,假山名为“西湖洞天”、农场名为“归耕之庄”,另有厅堂、亭多处(图9)。

胜景园复原想象(王梦琪、何沁阳、田村花音绘)

3.11聚景园

《西湖百咏》记载“在清波门外。阜陵致养北宫,拓圃西湖之东,斥浮屠之庐九,曾经四朝临幸。继以谏官陈言,出郊之令遂绝。园今芜圮,惟柳浪桥、花光亭存。”诗咏为“銮铃遗响辇遗踪,万景曾经聚此中。寺宇有名基址散,君王无逸宴游空。桥昏柳浪龙舟雨,亭冷花光雉扇风。台沼已无春又老,万年枝上夕阳红。”

聚景园即今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所在地。南宋早期、中期,聚景园都是规模最大,皇帝临幸最多的皇家园林,也是西湖东线最重要的园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都曾临幸聚景园,《武林旧事》有孝宗游览聚景园的记录:“太上、太后并乘步辇,百官乘马,遍游园中……遂至锦壁赏大花,三面漫坡,牡丹约千余丛,各有牙牌金字,上张大样碧油绢幕……至翠光登御舟。”游园需乘车马,可见聚景园的面积之大。除了柳树林,牡丹也是聚景园的一大特色。为迎接圣驾,除了盛放的千丛牡丹,更是附上“牙牌金字”点缀,上方张开帷幕烘托气氛,“又别剪好色样一千朵”,布置了花架。当时的大臣任希夷作诗《聚景园宴集》:“晚排阊阖披云雾,身蹑仙踪游禁宇。始知天上自清凉,不信人间有炎暑。庭前青松笙竽声,望处红蕖锦绣云。月卿领客意缱绻,冰盘照坐光缤纷。薰堂尽地蒲葵扇,瑶阶细展桃枝簟。加笾新采波上菱,如珠更剥盘中芡。老罢惭地翰墨功,臭味喜入芝兰丛。二妙不偕阿凤至,四老但许商山同。明当入直须随仗,夕阳未下催归桨。重城街鼓已冬冬。举头桂魄层霄上。”

理宗朝后,聚景园逐渐荒废。咸淳年时,园内还残存槛远楼、花光亭、柳浪桥、学士桥,《咸淳志》园内依然“夹径老松婆娑,每盛夏,芙蓉弥望”。聚景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咸淳志》随后说每至夏天荷花盛开,“游人舣舫达堤外”,《梦粱录》表述相似:“每盛夏秋首,芙蕖绕堤如锦,游人舣舫赏之。”聚景园实际已经成为一处供百姓游玩的公共园林,西湖的开放式园林在南宋就已经埋下渊源。

 聚景园(陈年妍、袁嘉慕绘)

4《西湖百咏》的历史价值

4.1对园主信息和园林位置考证

《咸淳临安志》内“苑囿”记载5处皇家园林,“园亭”记载私家园林15处,在“洞”篇中还有水乐洞园,共计21处园林。《淳祐临安志》卷六“园馆”记载了私家园林8处,后文“山川”内有云洞园和水月洞园,共计10处。《西湖百咏》的11处园林与以上二本史志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可见当时这些园林确实收获了最多的目光。但《西湖百咏》的描述更详细,再参考外围文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考证那些知名园林的园主信息和具体方位。

如对环碧园园主“杨郡王”是杨存中还是杨皇后及其家族后人的疑问?《淳祐志》中有“在丰豫门外。慈明皇太后宅园。”的描述,淳祐年杨太后还在世,故称谓不同。《咸淳志》中将其称为“杨郡王府园”,这里引起了一些歧义。因三书中《咸淳志》流传最广,后世不少文献介绍环碧园时都引用了这一说法,认为这里的“杨郡王”即是杨存中。《西湖游览志》:“养鱼庄、环碧园,皆杨和王别业。”包括当代出版的《南宋园林史》,认为环碧园“原属杨郡王杨存中的府邸,后作为慈明皇太后的宅园”。但笔者认为此处“杨郡王”并不是杨存中。其一,杨存中生卒为1102年到1166年,杨皇后生卒为1162年到1232年,二人生平没有交集,园址无法直接传承。《咸淳志》编撰年代晚,却记录前一部史书不曾记载,且年代久远的事迹,存在不合理。其二,杨存中因备受皇帝信任,私下亲切被称为“郡王”,但其死后被追封“和王”。史书作为官方文献,对重要人物使用官职或尊称,应称杨存中为杨和王。而《咸淳志》中也使用了这样的称呼,如“水月园……高宗皇帝拨赐杨和王存中”,“云洞。在钱塘门外古柳林,杨和王园。”在元初的一批书籍中,也都没有明确认为环碧园曾属杨存中。《都城纪胜》将杨存中的宅园称为“杨府”,如“杨府云洞园西园”、“杨府水阁,又具美园”,称环碧园为“慈明殿环碧园”。《梦粱录》也使用“杨府云洞园”、“杨府具美园”,环碧园没有记录园主。《武林旧事》称云洞园为“杨和王府”,养鱼庄、环碧园则称为“杨郡王府”。由此可见,杨郡王与杨存中是不同的两个人,“杨郡王”是以官职对他的称呼。那么杨郡王会是谁?可以从南宋的两个制度作推断。一是外戚宅制度。南宋时为方便管理,会给皇后的外戚在京城固定的住所。环碧园即是杨皇太后的外戚宅,杨皇太后虽然去世,但其亲属仍可居住。二是封郡王制度。南宋时期,除了宗室会封郡王,也会将重要的大臣封为郡王,以视恩宠。杨皇太后作为政治女强人,扶植理宗上位,对朝政有很强的话语权,存在封自己亲属为郡王,光耀家族的可能。因此,环碧园园主“杨郡王”应为杨皇后家族成员,并活到了元朝初年。

由于杨姓园主有多位,称谓有一定迷惑性,《西湖游览志》条目数量又非常之多,导致田汝成在编书时将环碧园归属为杨存中。而《西湖游览志》又成为后世研究南宋临安园林最重要的工具书,使得这一错误始终没有被发现并延续至今。经由对《淳祐临安志》、《西湖百咏》两本冷门一手史料的研究,这一问题得以发现并解决,更体现了《西湖百咏》在研究南宋临安园林中应有的重要地位。

此外,《淳祐志》和《咸淳志》都没有提及云洞园,而《西湖百咏》明确提出是在“在昭庆寺北,马军教场后。绍兴末,杨和王建园”,由此可以得知园主和位置信息;梅坡园在《咸淳志》的《西湖图》中被标注为“杨府花园”,而《西湖百咏》明确提出是在“在小麦岭北,龙井路口”;水乐洞在《武林旧事》和《西湖游览志》中使用“杨郡王”代替了“杨皇太后”,使得《南宋园林史》中认为“嘉泰年间,此处成为杨和王杨存中的一个别圃”,而通过对《西湖百咏》的解读可知此园最早由吴越国时钱氏建造,后在南宋淳熙六年由内侍李隶重建,嘉泰年间成为杨皇太后宅园。

 对环碧园园主“杨郡王”记载时间线

4.2 对造园技艺的描述

4.2.1拥土为洞

云洞园中最著名的是人造的假山洞穴,园亦因此得名。利用高差大的地势,推土形成洞穴,外包石,有如云烟万状,是少有的南宋园林人造假山的描述。《西湖百咏》中 “拥土为洞,涂门以云”的记载非常概括形象的描述了这一造园特色。

4.2.2引泉入洞

开庆元年(1259年),贾似道(1213年—1275年)拜丞相。此后不久,贾似道购得水乐洞园,修葺园池,并使得已经消失的水乐金石之声重现。贾似道在园中修建了大量的亭榭建筑,有“声在”、“爱此”、“留照”、“独喜”、“介堂”、“玉渊”、“漱石”、“宜晚”。“洞中泉由‘爱此’引贯其下,入‘漱石’,汇于‘声在’,达于‘玉渊’。”低洼处作水池,层层跌落,池边有亭。董嗣杲见到正是这一时期的水乐洞。所以《西湖百咏》中有“两洞倚云空锁钥,乱泉激雨想箫韶”的描述,“两洞”系水乐洞石室的两处入口,今洞外山崖刻有“留云谷”,亦符合诗句的趣味。

4.2.3远近借景

甘园紧邻翠芳园,位于现在的雷峰塔西侧。甘园的地理位置独特,雷峰塔下的小山深入西湖。所以除了远眺孤山风光外,回头还可以赏南屏山,“西南诸峰,若在几案”。《西湖百咏》云:“园倚雷峰,有四面堂......面堂虚凌上界,五层塔近压中峰”,形象了描述了甘园借景雷峰塔,环顾皆有景的特点,园内主要建筑也因此被命为为“四面堂”。

4.3 对主题植物的描述

《西湖百咏》有许多植物景观的描述,展现出当时各个园林的主题植物特色。如玉壶园“东坡咏南漪堂杜鹃花......杜鹃还更试花无”,梅坡园“今日寻梅且陟坡”,总宜园“柳径曲埋兜率寺”,翠芳园“有海查一树,开小红花”,甘园“杨柳堤南翠几重......径连湖水行幽草,廊接风亭卧偃松”,聚景园“桥昏柳浪龙舟雨,亭冷花光雉扇风”。这些诗句中提到的杜鹃、梅花、牡丹、松树、柳树等植物基本反映了西湖沿线主要的植物景观。

4.4 对游园活动的描述

南宋临安城兴盛的游园活动在《西湖百咏》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水月园“中兴勋将曾营业,外邸王孙且看花”, 梅坡园“谁家种麦曾名岭,今日寻梅且陟坡”都是赏花活动的描述,而环碧园的”三面轩窗秋水观,四时箫鼓夕阳船”,玉壶园的“船出断桥春溆远,钟传萧寺晚楼孤”,甘园的“邻岸御舟空望幸,深坊长日锁飞龙”都描述了乘船游览园林的情形,这也与杭州园林是湖山一体的大园林特征相关,大大小小的园林基本都依附于西湖而建,从而使舟游成为重要的游园方式,甚至在水月园中还有“月色水光三十里,何人来此泛仙槎”这样乘船夜游园林的描述。

5 结语

《西湖百咏》是少有的描述南宋晚期临安风物的第一手史料,通过《西湖百咏》与其他文献的比较研究,可以勘正其他文献中错误的记载。例如《西湖百咏》对环碧园“杨郡王”的记载可以勘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的错误。《西湖百咏》同时有诗和简评,两者结合可以极大的丰富南宋园林的形象,加之园林遗址的考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园林的造园方法和游园活动。例如云洞园的花朝节和园中最著名的人造假山洞穴,聚景园皇家游园需乘车马,可见聚景园的面积之大。

随着南宋考古研究的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与《西湖百咏》中记载相佐证的内容,如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关于梅坡园的补充。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对《西湖百咏》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考古工作的发掘和园林遗存的考证。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深入了解南宋园林,并对当下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修复,杭州园林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注: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号:“国美沈实现工作室”,致谢!原刊于《浙江园林》2022.10期,此处结合近几年来笔者带领学生对南宋园林的系列复原想象研究,做了调整与修改。

▼延伸阅读▼

古杭独此风情图

杭城三百年前的田园牧歌

印象“南宋西湖全景”

诗中西湖——西湖诗词游赏路线推荐

古画卷再现南宋西湖,解读《西湖繁胜全景图》

来源:国美沈实现工作室  作者:林琦东沈实现葛顺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