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银芳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今天是苏东坡987岁的生日,祝我们的宝藏文学家生日快乐呀!
北宋景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36年,这一年是鼠年。农历12月19日卯时(早晨五至七时),在四川眉州眉山县城纱毂行的一个“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诗礼之家,一个小男孩用响亮的啼哭昭示了自己的降临。他,就是苏轼。从此,无论对苏轼本人,还是对许多人来讲,这一天都具有了特殊的意义,除了给萧瑟的冷冬,增添了朝气和暖意之外,还丰富和缤纷了我国的文化史。
北宋 李公麟(款)《东坡笠屐图》
比如,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十九日,正逢苏轼生日,此时的他正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因为“乌台诗案”,他已经被贬谪三年了,渐渐从最初的沮丧和落寞中走出,变得随遇而安。这里的赤壁矶成了他排遣失意,释放心性的地方。这一天,他约了几个好友,在这里庆祝生日。酒菜早已摆上,众人嗅着酒香往下望去,江水沉沉,万物凋零,一切显得如此清晰,连枝桠间喜鹊的窝巢都尽在眼底。
突然,江面上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
座中有精通音乐的朋友,告诉苏轼:“这笛声有新意,吹奏之人一定非同凡俗!”
苏轼忙遣人去问,原来是一位叫李委的进士,此人头搭青色幅巾,身着紫色裘袍,携着一把笛子,自述久慕苏轼高才,听说偶像的生日到了,特意创作了新笛曲《鹤南飞》来献。
奏完此曲,李委又弹了几弄其它曲子。笛声高亢,直冲霄汉,犹如惊涛拍岸,乱石崩云,直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酒酣乐极,李委趁机从袖中取出准备好的上等嘉纸,向前辈求诗。
苏轼笑着应允,当即写绝句一首相赠,诗云:
山头孤鹤向南飞,
载我南游到九嶷;
下界何人也吹笛,
可怜时复犯龟兹。
品读诗意,东坡是在夸赞来客笛技超群,像大唐西域龟兹国的音乐那样摄人心魂,细细赏之,犹如骑鹤南游仙山。事后,苏轼写《李委吹笛并引》为记。
鹤为道家长寿之物,仙人常以之为坐骑。松树傲骨峥嵘,历严冬而不衰,也有长寿之意。松鹤延年,共同象征长生不老。道教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国人难免浸润其中,再加上苏轼8岁时就跟随家乡天庆观道士张易简读书,自然深谙此意,颇为受用。
宋 苏轼 治平帖卷 卷首苏东坡像
以松鹤贺寿,那时也已经成为传统。在苏轼的又一年生日时,被苏轼称为“慷慨奇士”的刘景文,就是那个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中的“同游君”,和苏轼是莫逆之交,俩人有多首往来应和之作。他就以松鹤内容的古画为苏轼祝寿,并赋诗相赠。为此,苏轼感激不尽,作《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佳篇,次韵为谢》以回赠。
苏轼的小儿子苏过,因最有其父风范,被时人称为“小坡”。小坡侍父极孝,抛下一切,陪伴他到了惠州、儋州贬所,是苏轼晚年的慰藉。父亲生日的时候,他总爱写诗,有《大人生日》组诗传世。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惠州、儋州、还是北归途中,苏轼一直是儿子生命的重心。在海南的最后一年,北归有望,父亲头上的阴云得以澄清之际,他在祝寿诗中表达对父亲的敬慕和支持:
七年野鹤困鸡群,
匪虎真同子在陈;
四海澄清待今日,
五朝光辅属何人;
从来令尹元无愠,
岂独原生不病贫;
天欲斯民跻仁寿,
卧龙宁许久谋身。
苏轼的生日在其生前备受关注,去世后,因为其人其作的深远影响,为其贺寿一事,逐渐形成传统,尤其是明清时期。这在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苏轼诗集注本——南宋刻本《注东坡先生诗》相关文献记载及题跋鉴赏中可以窥见一斑。
南宋嘉定本《注东坡先生诗》题跋 台北汉学研究中心藏
这书同样凝结着一对父子之间的深情。酷爱诗书的淮东常平仓提举施宿,在父亲去世后,继续父亲及其朋友注释的苏轼诗一事,补注此书、增加了东坡年谱,并找到了大名鼎鼎的诗人陆游作序,将之刊刻出来,却因用了公款,惨遭弹劾,使得这部精雕细琢的、高品质书在当时流传不广。幸运的是,明清之时这部书重新现身,受到了众多藏家、名贤的宝爱,他们争相在上面钤印、题跋、做画,致使这部书几无隙地。在这些鉴赏痕迹里,东坡的生日成为一景。
南宋嘉定本《注东坡先生诗》台北汉学研究中心藏
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博学多才且以诗享誉清代士林的鉴赏大家宋荦得到这部书之后,见书已不全,便令手下邵长蘅等人修订、增补,这就是由《注东坡先生诗》而来,却同中有异,至今功过颇有争议的《施注苏轼》。书成当年,即1700年,宋荦有《刊补施注苏诗竟于腊月十九坡公生日,率诸生致祭》,其中云:“刊成恰当公生日,岁暮霁景堪欢娱;招邀名士肃下拜,小沧浪挂《笠屐图》。”全诗很长,大概意思是说,苏轼的文章气节七百年来受人仰慕,其遗留的文字沾濡后世学者,这个注本好,所以给重新补缀成书,参与者济济一堂,书斋里挂上画像,摆满酒菜,鸡猪肉都有,左图右书,宝气盈门,街衢之间很是热闹。
酷爱藏书的清代学人翁方纲,对苏轼尤为崇拜,他先是得到了苏轼的《嵩阳帖》,又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12月17日以16金的价格在北京买得一部《注东坡先生诗》,他欣喜若狂,正式给自己取号“苏斋”,并将收藏之处改为“宝苏室”,两天后,恰逢苏轼生日,便以合装的《苏斋图》供奉在苏轼像前,与同人小集,举办寿苏会。根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者衣若芬女士考证,从翁方纲自己及他当时邀请的朋友的题记中可以看出,他自1773至去世,至少举行过24次寿苏会。至于具体形式,一般都是以苏轼生前喜爱的食物,比如猪肉、蜜酒等为祭品,室内张挂相关文物画像等,还创作诗画,题到书上,还有人以“鹤南飞”分韵作诗。
在收藏界享有盛名的黄丕烈,在苏轼生日之时,本想和怂恿他购得这部书的老友——潘亦隽一起共赏此书,对苏轼进行祭拜,没曾想寻故人不遇,只好身单影只地在其《注东坡先生诗》和陶诗部分的题跋中云:“东坡生日是今朝,愧未焚香与奠椒;却羡苏斋翁学士,年年设宴话通宵。”这样的绝句,他一口气写了四首,每首均以“东坡生日是今朝”开头,可见他心中汹涌着贺寿热情。
潘亦隽看到后,也不甘示弱,题诗四首于此书黄丕烈诗后,以表对先贤的恭敬。现摘录第一首如下:
东坡生日是今朝,
蓟北苏斋岁奠椒;
何似宋廛人独坐,
和陶一卷咏深宵。
这种从宋代辗转而来的书,到目前为止已经凑不成完整的一部了,剩余各卷分藏在国家图书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私人藏书家韦力及上海图书馆四处,有的还被火烧过,卷帙斑驳,在传承着苏轼诗歌、后人注解及编年的同时,也讲述着文化界对他的膜拜和景仰。
南宋郑羽补刻本《注东坡先生诗》上海图书馆藏
据考证,在苏轼生日之际举办“寿苏会”的传统还走出了国界,到了日本、朝鲜、韩国。由此可见,东坡及东坡文化遗泽后世和巨大的影响力。林语堂说:“苏轼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我想,此言不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