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亚运会的东风,拱宸桥西的中国扇子博物馆举了名为“岁月如歌-大运河的邻里们”特展。浙麻的大门、杭一棉的食堂菜、细纱车间的工具、吃喜酒必备的搪瓷杯、一个女工的60多本工作笔记都被收集起来,精心展出。
比较吸引眼球的是用老照片和模型仿制的杭一棉食堂场景:烧大虾、烧萝卜、炒莴苣笋、炒豇豆、红烧肉、红烧素鸡、蛋花汤、广式月饼、苏式月饼、鸡蛋糕,都是最常见的杭州家常菜,每一盘都堆成小山一样,非常诱人。
“我们厂里不管什么时候都有饭吃。”这句话出自2016年10月出版的《拱宸》杂志,曾经在浙麻食堂工作的龚庆和师傅的口述。三班倒的工人在不同的时间要吃9餐饭,常日班的职工要吃3餐饭,加起来总共是12餐饭,所以随时都有饭吃。当年大家学习技术的劲头儿都很高,每天巴巴结结学烧菜,龚师傅的朋友胖哥就是靠着满满一饭盒浙麻糖醋排骨抱得美人归。展品之中有蛋糕和月饼也是历史的真实呈现。
1983年,杭一棉派出来自湖州的姚顺志师傅专门到上海国棉九厂学习了45个品种的制作方法,又买了烤箱和和面机,率先供应糕饼点心,吸引了工人和周边的群众前来购买。一炮打响之后,杭州别的工厂食堂都来学习,但最正宗的还是杭一棉的点心。
年轻的姚师傅还和45种点心一起拍了张照片。
大锅菜要炒好,另有一功。说起来,当年大厂的厨师还都是正规考过级的。考试的题目是3只菜:炒萝卜丝、炒双丝(茭白丝、肉丝)、栗子炒鸡块,鸡块必须去骨。大马弄的阿胖卤鸭、八角头面馆的老板就曾经是大厂的厨师,为了生计,自己开店,基本功还是非常扎实的。现在网红的光复路小吃店的炒菜,其实也是这种路数的,看似平淡,但是可以天天吃、日日吃的食堂菜。比起现在靠三明治、色拉菜过活的小白领,当年大厂的食堂菜营养还是不错的,看看如今跳广场舞大妈的身体素质就知道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