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青青:为什么这样说“宋韵”?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9-28 09:17   

那年,四十年前吧,我在杭州解放路新华书店,隔着玻璃柜台、指着营业员背后靠墙的书柜说,请把那本《金瓯缺》给我看看……

四十年后的今天,当我第一次听到“宋韵”时,一下子想到了四十年前读过的那部书——心里不禁称道,这“”字真是说到了点子上,非他莫属啊!

“宋韵”成为热词已有一段时候。省委书记袁家军8月31日在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上要求:“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抓研究、抓传播、抓转化,做足特色、放大优势,传承好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而去年袁家军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十五周年座谈会暨省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就已指出:“要擦亮一批文化标识,大力推进宋韵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让南宋文化这张浙江文化金名片更加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相关阅读:

“宋韵”说

潮声丨让千年宋韵“流动”起来

袁家军: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8月31日,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胡元勇 摄

什么是“宋韵文化”?袁书记没有具体解释,于是很多人都在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我也以极大的兴趣对这个词的最基本的内涵与外延作一番梳理。今年8月23日,我在《杭州日报》理论版“学与思”上发表了《“宋韵”说》,将“宋韵文化”归纳为八大方面,即:

文学之美、书法之美、绘画之美、戏曲之美、建筑之美、风物之美、风俗之美、风范之美等。

▲ 《杭州日报》2021年8月23日第五版“学与思”。

文章刊出后,很多读者朋友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但也有人问,你为什么把“宋韵”归结为这八个方面的“美”,而不是其他?似乎“宋韵”只是一个美学问题?

对此,我想把写这篇文章的一些经历和想法,与大家分享。

回到本文开头四十年前的那一幕。

那是在1981年开春时候,某天我在解放路新华书店看到两本福建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历史小说《金瓯缺》,作者徐兴业。这书名啥意思?不知道。作者什么情况?不知道。“内容提要”介绍这套书共有四册,主要讲述宋、辽、金之间的战争,前两册讲宋金“海上之盟”与夹击辽国的故事,开了个头,后两册是否完稿?啥时能够出版?都不知道。

▲ 徐兴业《金瓯缺》第一、二册封面,左图描绘马扩的新婚之夜。右图刻画了马扩血战沙场的身影。刘旦宅绘,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初版

▲ 徐兴业《金瓯缺》中李师师与宋徽宗的故事插图,左图为师师婉拒徽宗利诱的故事,徽宗样貌以及室内陈设、棋具、香炉等均有依据。右图为东京城破后,徽宗靦颜事仇,而师师誓不屈从,以死抗争。刘旦宅绘

唯一了解的是这部书封面和插图的画家刘旦宅,《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有不少就出自老刘之手,还有那时香港《明报》曾选刊的《石头记》插图,一水的国画风格,人物景物水润灵动,极有韵味,我看《红楼梦》最早的兴趣,就来自于他画的那些插图。

这书应该写得不会太差吧?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也是因为对刘旦宅绘画的喜欢,我买下了这两册历史小说。哪知回家看书时,竟然放不下手了!小说以宋朝中级武官马扩及其一家人的遭遇为主线,讲述了“靖康之变”前后这段异常动荡的历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缓急相济,文笔描写客观冷峻、精妙传神,果真如“内容提要”所说的笔触细腻逼真,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后来这套书获得了“上海四十年来优秀小说奖”(1990 年)和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1991年)。

虽然是小说,这部书却显现出作者非常扎实的历史功底,很多故事情节细节都有史实依托。当时有个细节让我记忆深刻,在叙述北宋末年东京城(今开封)元宵节狂欢之夜时,对社会时尚有这样一段描述:

▲ 徐兴业《金瓯缺》第一册中的一段对“韵”的叙述。

翻检南宋寓居杭州清波门附近的周煇《清波杂志》,就可以知道徐兴业小说中这段文字的来历。《清波杂志》卷六有记载:“顷得一小说,书王黼奉敕撰《明节和文贵妃墓志》云:‘妃齿莹洁如水晶,缘常饵绛丹而然。’又云:‘六宫称之曰韵。’盖时以妇人有标致者为‘韵’。煇曾以此说叩于宣和故老,答曰‘虽当时语言文字间或失持择,恐不应直致是亵黩。’然‘韵’字盖亦有说,宣和间,衣着曰‘韵缬’,果实曰‘韵梅’,词曲曰‘韵令’”。

周煇这里叙述了太宰王黼为官家过世的宠妃撰写墓志的事,本出自当时的笔记记载,但周煇还是向宣和往事的亲历者作了询问,得知王黼曾为这个“韵”字被政敌攻讦是“亵渎宫闱”(后因徽宗不认可是亵渎,王黼安然无恙),以及当时“韵”字确实为流行热词的事实。而《金瓯缺》的这段叙述正是本于这样的文献记载,让人读来感到很生动,也很真实。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宋人拿“韵”来说事,譬如黄庭坚论苏轼书法“笔圆而韵胜”,辛弃疾《小重山·茉莉》词中形容茉莉“他更韵些儿”。可见宋人流行说的“韵”字,指向的是人物、服饰、词曲、书法、美食和花木等方面,所形容的对象多半具备高华清雅、美丽脱俗的美学意义和时尚意趣。受此启发,我觉得“宋韵文化”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大致可以确定。

但如果仅仅从宋人这六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还真容易局限于美学的范畴。还是《金瓯缺》这部历史小说(后查知书名喻义国土残破),它使我看到并感受到了宋人的另一种魅力:气节与风骨。

▲ 徐兴业《金瓯缺》中马扩故事的插图,左图为马扩与挚友刘锜(左)在元宵之夜纵论收复燕云十六州大事。右图为马扩在真定城破时逃出牢狱的场景。刘旦宅绘

▲ 徐兴业《金瓯缺》中马扩与妻子亸娘的故事插图,左图为亸娘(左)与刘锜妻子共读征辽前线的马扩来信。右图画亸娘被金人扣为人质,“绍兴和议”后马扩潜入敌后相救,未料亸娘病已弥留,夫妻聚首却成了永别。刘旦宅绘

“靖康之耻”是旷古罕见的惨痛巨变,这一事件给历史留下了极为悲惨和荒唐的一页,但同时也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悲壮的英雄史诗。《金瓯缺》小说主人翁马扩就是这段英雄史诗中的一个非常特殊和不能忽略的“强音”。他是国家和民族处于最危险关头时挺身而出、舍家为国、献身救亡的民族英雄。无论是出使金国,还是出使辽国,他的不辞辛劳、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不辱使命以及折冲樽俎的抗争精神,在宋朝的“弱国外交”中,展现出罕见的强者风范。无论是在战场上受挫于金人,还是在本朝横遭冤案、身陷囹圄或贬官远放,他依然顽强奋争、不屈不挠,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感于马扩的人格和品德,足以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潜心专研《宋史》并未立传的马扩的真人真事,写成了《马扩研究》(列入南宋史研究丛书,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而今天思考“宋韵”这一文化概念时,我再次从马扩以及其他的民族英雄身上,看到了一个时代仁人志士所代表的风范之美。

▲ 《马扩研究》封面,人民出版社出版。

因此,我把今天说的“宋韵”指向为精彩千年的两宋文化成就,指向那些值得我们今天传承与弘扬的宋代优秀文化遗产,其特点既有这一时代的代表性、独特性和积极性的内涵,又能表达风雅、高格和韵味的美感或意境,譬如某种文化高峰、主流审美、思想境界等。于是,“风范之美”一节成为我写“宋韵”的压轴,更多着眼于当时审美主体的人格、风骨、思想、修养、品位和格调等,并不局限于宋人的说“韵”。

作者:姜青青,杭报集团新研所原所长,高级编辑。从校对、记者到媒体管理,从报纸、网络到传媒研究,很庆幸自己参与了报业的变革。

▼延伸阅读▼

原杭州网总编辑姜青青学术专著《马扩研究》被盗版

你可听过,夜色中泉水的声音?

德寿宫遗址规划正在公示“芙蓉石”与“梅花碑”能再结梅石缘吗?

来源:杭报集团业务交流(ID:hzrbywjl)  作者:姜青青  编辑:郭卫
返回
那是在1981年开春时候,某天我在解放路新华书店看到两本福建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历史小说《金瓯缺》,作者徐兴业。刘旦宅绘,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初版▲徐兴业《金瓯缺》中李师师与宋徽宗的故事插图,左图为师师婉拒徽宗利诱的故事,徽宗样貌以及室内陈设、棋具、香炉等均有依据。省委书记袁家军8月31日在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上要求:“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抓研究、抓传播、抓转化,做足特色、放大优势,传承好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