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锦:文化景观是西湖的终极价值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06 14:48   

西湖申遗成功已经十年,西湖属于文化景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杭州的老百姓更是可以说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但文化景观是否就是西湖的终极价值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按照世界遗产组织的有关规定,文化景观只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并没有说明它是什么。如同一个人名叫张三,但叫张三的人有几百个,他是哪一个?每一处世界遗产,都有自己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否则是进不了世界遗产名录的。西湖也是一样。当初西湖一直挤不进世界遗产的队伍,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定位,没有找到可以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说明自己有哪些“突出的普遍价值”。说某处历史文化遗存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仅仅自己说符合标准是没有用的,需要举证自己的理由。

就字面解释来说,景观,是指某种相类似的风景的组合,一般指自然风景。按照世界遗产组织的规定,文化景观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杰作”,它不是完全由人类创造的。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则全部由人创造。两者并不完全相同。文化景观具体分为三类:

1,人类刻意设计和创造的景观。其中包含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相结合。

2,有机进化景观,它们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这种景观反映了其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的进化过程。又可以分成A:残迹(或化石)景观(这里不展开);B: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社会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密切交融中持续扮演着一种积极的社会角色,演变过程仍在其中,而同时,它又是历史演变发展的重要物证。

3,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体现了强烈的与自然因素、宗教、艺术或文化的关联,而不仅是实体的文化物证。

这三条和西湖都对得上号,非常切合西湖的实际。所以西湖作为文化遗产,确实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但这三条,仅仅指出了哪些遗存有条件可以列入文化景观遗产,而没有说西湖凭什么成为文化景观遗产,它的终极价值又是什么。

其实,关于西湖的终极价值,答案是有的。在申遗的整个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学者专家对西湖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指出了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唯一性。陈同滨教授撰写的申遗文本提出了西湖的核心价值:

作为人、自然、文化交融互动的产物,西湖是一个不断演进、始终活着的文化自然形态,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是东方审美体系中最具经典性的文化景观,是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最佳诠释。”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曾经委派韩国首尔大学教授朴素贤女士来杭州实地评估验收,她非常认可西湖的独特价值。她在给ICOMOS有关西湖的评估报告中说: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杭州城,自唐代起,西湖美景就被无数作家和艺术家传诵。为了使其更美,在其岛、堤和群山坡脚中加入大量庙宇、高塔、亭阁、园林和装饰性树木,并与农业景观相融合。西湖的主要人工要素“两堤三岛”,是公元9—12世纪经多次西湖疏浚形成的。从南宋开始,形成了十个体现了哲理和古典景观理念的题名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西湖是文化景观中的典范,它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的景观美学理念,并为唐宋时期的作家和学者所歌颂。西湖景观不仅对中国的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西湖的和谐与美,营建湖、堤景观。西湖美景激发人们“寄情于山水”,从杭州城观赏,西湖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及环绕着的群山清晰地展现出来。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西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评语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这三个文件,对西湖的价值进行了积极的评估,充分认可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它们之中的每一个文件都提到“美学”或“审美”一词,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也是这三个文件共同的主题词。

陈同滨的提法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朴素贤认为“西湖是文化景观中的典范,它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的景观美学理念”,世界遗产组织的评语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所以,应该说,传统中国式审美就是西湖的“特殊普遍价值”,这是别的遗产无法取代的价值,也是西湖能够成为文化景观遗产的理由。要说终极价值,这就是西湖的终极价值,或者是西湖终极价值最好的诠释。这一论述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认同,使西湖“这一个”屹立在世界遗产之林毫无愧色。

一般来说,游览目的地都具有审美价值,但有高下精粗之分。在中国著名的几大审美实体中,西湖排在什么位置?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丽、华山之险峻,都是中华民族审美的标杆,就某一个方面的景观特征而言,它们的审美面貌极具个性和特色,可以说超越了西湖,比西湖更高。但是总体上说,能够整体上代表中华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精神的,能够系统地、全面地展示中国人审美情趣和爱好的,综合性影响力极大的,却又非西湖莫属。

西湖当仁不让地超过了它们。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唐宋以降,西湖风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山水审美的核心意象,稳居全国山水风景的中心位置。西湖成为传播和推动国人风景审美活动的动力和样板,甚至成为创造、欣赏山水风景美的法则和品评标的。历朝历代,上自帝王贵胄,下至贩夫仆妇,都是西湖的拥趸。还有那么多文学家、画家、艺术家喜欢西湖,他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作品,其中一些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作品。即便到了现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有着深深的西湖情结,周恩来总理曾经陪同四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西湖。这一情况说明,西湖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游览地,而是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代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审美圣地,始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我曾经在《发现西湖》一书中说:“如果说,中国人皇权崇拜的圣地是北京紫禁城,思想信仰崇拜的圣地是山东邹鲁的孔孟故里,宗教崇拜的圣地是四大佛教名山,那么,审美崇拜的圣地就是杭州西湖,可以说,西湖无愧为中国文化审美体系中的一个坐标。”所以,说西湖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圣地,我觉得没有错。

为什么现在重提这个问题,当然有现实意义。曾经听到有人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在良渚面前,你西湖算个什么?西湖不过是上海人的后花园而已。这一说法使我大为震撼。首先,从科学角度讲,把不同类别的世界遗产放在一起对比,硬要分个三六九等,是非常不严谨的。其次,这也太小看了西湖的意义。这反映了有些人对西湖的价值认知依然停留在申遗以前。也就是说,在他们眼里,西湖还是二十多年前的老观念,有人说是一个大公园,有人说它是自然山水园林,有人说它是风景名胜,有人说它是文物密集区,等等,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等于又回到申遗以前的起点上。如果用这样的角度来定性西湖,那么,乱搭乱建、争抢地盘的歪风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盛行。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论上的惯性或惰性。一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习惯于用它来看问题,存在一种路径依赖。中国人对抽象的理念不容易记住,喜欢就事论事地看问题,一看到西湖,满眼就是山水、公园、景点,如果有山有水绿化好的地方就能成为世界遗产,那世界遗产还不多了去了。二是没有很好地进行宣传。我们一般只强调西湖是文化景观,没有深入普及它代表了什么时代、什么语境下的文化景观。由于这些文件没有公开出版,流传不广,只有少数论文偶尔提到,普及不够,认知没有跟上。所以我们应该把西湖是中华民族的审美圣地的观点亮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就像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一样。

现在很少有人把游西湖和审美联系在一起。旅游和审美其实是两个概念,有重叠的部分,又不是完全可以替代,这两者差别很大。现在的游览,因为时间有限,实际上是走马观花、快餐式的游览,这种游览当然也可以引起愉悦感,但是是浅层次的。引导游客欣赏西湖所包含的中国式的美学精髓,体认西湖在建构、确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的意义和价值,让更多的人真正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妙,对于坚持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效果比那种纯粹地读经肯定要好得多。西湖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是唯一可以完整地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实体,是一个空间的存在。没有了西湖,或者西湖变味了,你就只能从诗词歌赋、美术图画这样的时间艺术中去寻找中国式的审美,缺少了实体的支持,你就无法真正体验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因为审美必须依赖于经验和知识,需要实体性的体验和认知。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就是按照世界遗产组织所规定的认知标准,评估、建立一种价值观的阐述方式。申报遗产的过程,不仅仅在于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也是从世界性的理论高度,将本民族遗产的认知、保护、管理和诠释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弥补原来认知的不足。不要以为申遗任务完成了,世界遗产的桂冠拿到了,那些有关西湖的世界遗产价值论述就不用再说了,“特殊的普遍价值”可以丢之脑后了。而现在继续沿用申遗以前的说法,将会使西湖的发展迷失方向。西湖申遗也是这么个过程。但是我们多数人对西湖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申遗以前的范畴。所以,我觉得,学界也好,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好,业务管理部门也好,应该一起大声地说:西湖是一个审美实体,是人和自然联合的作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化在审美领域里的最高经典性范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典型性,是中国式审美的最完整、最经典的代表。作为现代人,我们有责任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份精品保护好,使之永久地流传下去。

最后需要强调一句,说西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圣地,并非将它原封不动地供起来,而是要把它建设成为为全体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审美中心。让西湖永留人间。

作者:陈文锦,浙江省文物局原副局长。

▼延伸阅读▼

春游科普:西湖十景御碑的故事

尽情享受西湖之美,让青春与西湖维系在一起

从西湖风光到吴山景致,明代雅士的旅行指南

杭州人啊,你一定要记住杨孟瑛

亦官亦学通六艺,西子湖上有阮公

来源:微信号:走近西湖  作者:陈文锦  编辑:郭卫
返回
西湖景观不仅对中国的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西湖的和谐与美,营建湖、堤景观。作为现代人,我们有责任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份精品保护好,使之永久地流传下去。曾经听到有人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在良渚面前,你西湖算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