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诗人浙江采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23 14:42   

阿联酋诗人谢哈·穆泰里:

我们也有诗词真人秀

正值暑期,放假的孩子们从全国各地而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打卡”。拱宸桥上,他们迎面而来,热情地和诗人们打起招呼:“hello,welcome to Hangzhou(你好,欢迎来杭州)!”来自阿联酋的谢哈·穆泰里也笑着,用新学的中文“你好,谢谢”做着回应。

走过拱宸桥,走进运河畔的咖啡馆休息。倚着运河水,谢哈·穆泰里有些触动:“我的家乡也有一条运河,叫迪拜河。两岸就是最繁华的城市中心。我就在岸边工作、生活。这让我感受到了文明之间的连接。”

谢哈·穆泰里喜欢水,水也是她在创作中常出现的意象。“水是大自然的精灵,代表纯净、自由、坚韧、温柔、生命,是许多诗人创作的母题”。闲暇时,她常常在河岸散步,去海滨“放空”,写下关于对自然的体验。

杭州的西湖、大运河,让谢哈·穆泰里在感叹自然之美的共性之外,更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冲击”。

她看向窗外,运河水缓缓流淌。“他们告诉我,这条河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我想象着古代的中国人划着船经过我的身边,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和文化的对话。”身临其境,这一刻,“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有了鲜活的形象。她还向我们讲述着这几天的“收获”:一枚在西泠印社亲手篆刻的“吉”字印章、两枚西湖三潭印月主题的纪念金币。

在此之前,谢哈·穆泰里从未来过中国。作为沙迦大学伊斯兰历史与文明专业的在读博士生,中国文化只是专业资料中的一些掠影。但她的家人却和中国缘分不浅。

“我的父亲因为从事文物工作,去过很多次广州,他告诉我中国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我的叔叔20多年前来过中国,临行前的建议是‘来中国,什么都不用带,这里能买到任何东西’。”谢哈·穆泰里和我们相视一笑,“不过他们共同的评价是,中国人民都很热情。”

无热情,不生活;无生活,不诗歌。热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和充沛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也是文学之所以动人的原因。

我们告诉她:在中国,写诗很时髦,许多年轻人在网上写诗,还有一档名叫《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节目热度很高,全民参与,有一季的冠军竟然是一位外卖员。

这引起了谢哈·穆泰里的共鸣。“在阿联酋,写诗也是潮流!”她分享,阿联酋也有一档类似的选秀节目叫《百万诗人》。在她很小、还不懂诗歌之美的时候,父母就和她一起看节目,一起写诗歌。她也关注到参加这次诗会的诗人的职业非常多元,有记者、演员、医生、电影制作人、保险员,还有一位中国诗人王二冬是位快递员。

“诗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即使我们语言不通,但每个人都有对生活、对生命的真情实感。诗歌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谢哈·穆泰里已经迫不及待想将这次中国之行的感动沉淀、凝练,谱出一曲文化碰撞、交融的诗歌。

印度诗人普里特威拉杰·陶尔:

与前辈“同行”,实在荣幸

嘉兴海宁,徐志摩旧居,民国风的小楼充盈浪漫诗意。在一幅徐志摩与泰戈尔的合照前,印度诗人普里特威拉杰·陶尔停下了脚步。

一百年前,印度诗人、文学家泰戈尔首次访问中国,徐志摩是访问活动的发起者、陪同者和随行翻译。两位伟大的诗人就此成为挚友。

一百年后,印度诗人普里特威拉杰·陶尔和一群中国诗人同行,同以诗歌为纽带,不同国度与文化的青年朋友也有了一段新的友谊。

奇妙的巧合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凝视许久,普里特威拉杰·陶尔终于流露出一句感慨:“你看,诗歌果然是友谊的桥梁,不是吗?”

他给我们看了前些天在西湖边的留影。作为泰戈尔中国之行的重要一站,泰戈尔在西湖边留下“山站在那儿,高入云中,水在他的脚下,随风飘荡,好像请求他似的,但他高傲地不动”的动人诗句。

随行的翻译,给普里特威拉杰·陶尔介绍过这句诗。那天,坐在游船上,他望着西湖的婉转柔情和光风霁月,仿佛和泰戈尔“心灵相通”。“能重走泰戈尔走过的路,看他看过的风景,实在是我的荣幸。”他说。

其实,除了诗歌之外,普里特威拉杰·陶尔和中国的链接,还有儿童文学。作为印度马拉地语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他的诗集被收录进新德里中央梵语大学的教学大纲,也翻译过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就包括浙江作家彭文席的著名童话《小马过河》。

“2020年,我把中国故事《小马过河》翻译成马拉地语,来消解印度儿童因疫情产生的消极情绪。”让他惊讶的是,故事在社交媒体发布后迅速走红,不仅女儿喜欢,还有不少学生据此创作话剧,进行表演。

普里特威拉杰·陶尔不懂中文,他的马拉地语《小马过河》是从其他语言版本翻译而来的,而正是这份差异,恰恰体现出文学中蕴藏的情感和共鸣,是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屏障,击中读者的内心。

正如普里特威拉杰·陶尔所言:“我发现,杭州方言与马拉地语在表示‘好’这个意思时,发音有点像。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总有类似的东西。正是这份相似,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离别的时间越来越近。

在离开中国时,泰戈尔伤感地说:“我的心留在这里了。”普里特威拉杰·陶尔同样感慨“我的心也留在了这里”。

“泰戈尔和徐志摩的友谊,也更让我意识到文学有跨越国界的魅力。”普里特威拉杰·陶尔带走的,是这次印着各国诗人作品的诗会会刊。中国诗人的诗、埃及诗人的诗、巴西诗人的诗……他想将它们一一翻译给另一个国度的人听。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严粒粒 褚晶君 实习生 牟书瑶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