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担重任
背后,是二十年来的等待
浙江越剧团等他们太久了。
随着老一辈艺术家们纷纷退休,浙江越剧团面临着男演员青黄不接的实际情况,台里能够撑起大戏的小生越来越少了。上一代男演员几乎面临退休,他们最近几年更是把“快快培养接班人”挂在嘴上。
浙江越剧团团长陶铁斧说,团里男演员的人才断层和时代大背景有关。“上世纪90年代,越剧男演员人才大量流失。很多越剧男艺人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跑去开饭店、服装店。许多人没心思好好唱戏了,人才就这样断层了。”想起当年,陶铁斧至今还有点惋惜。
如今,全国拥有男女合演完整班底的国营院团,只有上海越剧院一团和浙江越剧团两家。如何把男演员的梯队再次建设起来,是浙江越剧团面临的重要任务。陶铁斧说:“中国越剧如果要健康有序地发展,一定要坚持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两条腿走路,才算得上是完整的发展。在新时代,这批新一代的男女合演接班人的诞生真是恰逢其时。”
“一个演员的成熟期起码是十年,只有在这段时间不停地锻炼这些年轻人,才能让他们尽快在舞台上立起来。”王滨梅说。不难看出,团里期待他们成长的心情很迫切。这支年轻男班刚刚入团,稚嫩的肩膀就扛起重担:越剧团为他们量身打造《希望专场》、青春版《胭脂》、《双轿接亲》、《长乐宫》等大戏,为他们拍摄精美宣传照、宣传片,运用多媒体手段全面推广。要知道,老一辈的越剧演员,大多都要跑上好几年龙套,才有机会演到主角。
这群年轻人更碰上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机。近年来,传统曲艺复苏的局面逐步打开: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助推全国文艺事业的繁荣。“他们如果再不努力,就有愧于这个时代。”陶铁斧说。
好儿郎不负众望
台下,是年轻面孔的翘首热望
好在这群男孩不负众望。在去年12月中旬结束的义乌高校巡演中,这群越剧男班和同期女班一起走入高校,受到了热烈追捧。汪舟格饰演的官绅“李凤鸣”张口的瞬间,厚实的男声和威风凛凛的姿态,让对女声越剧习以为常的观众们掌声雷动。王炜佳饰演的驸马爷“醉打金枝”,把驸马爷的怒气刻画得入木三分。
年轻阳刚有活力,青春作伴正当时。新一代年轻班底带来的全新面貌,让更多年轻面孔出现在台下。登台三年,他们带着高雅艺术走进校园,收获了不少年轻拥趸。靠着年轻的气场,他们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观众,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资深戏迷,再由他们进一步拉动朋友走入越剧剧场。
随团工作人员回忆起这群年轻人在义乌上溪高中演出的情形:“演出后学生们的反映非常热烈,和粉丝追星没什么两样。演出一结束,一大波男生女生拥入后台,要求签名、交换微信和手机号。在回程的大巴车上,演员们的手机微信此起彼伏地响,都是高中生们不断请求加好友的声音。现在,好多粉丝都为他们建了QQ群,组团来看演出。”
袁派青年传人中的佼佼者王静,每场演出结束后都会收到票友送来的大束鲜花。粉丝为她建了一个“月色静阑珊”的微信群,短短大半年时间,已经有500多名全国各地的戏迷加入到群里。在群里,群友时不时献唱一二,王静则摇身一变,成了戏迷们的“贴身指导老师”,对戏迷们的唱腔进行指点和交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戏迷“三六五”说,“以前,大部分比较资深的老师,不大会、也不太懂用网络给我们进行指导,但这些年轻演员却可以。”
“这些年轻演员的演出场面十分热闹。从市场上来说,年轻演员们有他们自身的号召力,他们与年轻观众之间有互通的东西。我们安排年轻演员大量地进校园演出,在大学生剧社担任辅导老师,跟大学生有情感上的交流,能够培养更多年轻剧迷走入剧场。有了年轻观众,越剧市场才能走出瓶颈。”王滨梅说。
“浙江越剧团的男女合演事业与共和国同龄,精英荟萃,名剧林立,已经走过了辉煌灿烂的60多年。如今,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再现当年的越剧盛况,不负这个时代。”陶铁斧从当下展望未来,为接班人们许了这样一个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