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社协作”照亮就业路 8名“心青年”成了大厂里的“明星团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29 06:57   

从“被帮助者”到“劳动者”

残健共融 工作让“心青年”更开朗自立

对“心青年”来说,来上班的初衷很直白。“有的说要努力赚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有的说希望在这里交到朋友;还有的说希望来这里挑战自己。”何叶云说,如今,“心青年”们爱岗敬业的原因又多了一个——与同事快乐相处。

“他们都是好孩子,干活踏实、麻利,有时候他们要加工的蔬菜没到,就会主动找我们,说要帮忙搭把手。”员工陈录琴告诉记者。其他员工也说:“这些孩子刚来上班时比较腼腆、不爱说话,现在开朗了很多,很愿意与人交流。”

“他们对工作的喜爱越来越明显。经常会跟父母说‘自己被表扬了’‘同事夸他能干’‘今天跟谁聊天了’……对家庭氛围的改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何叶云补充道。

从“融爱星面馆”分布式就业模式、社区公益性岗位灵活性就业模式,到明康汇生鲜基地集中性安置就业模式,深耕心智障碍人士就业多年的浙江省海亮融爱心智障碍人士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何健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而照亮这条路的是家庭与社会两盏灯,缺一不可。

“能顺利入职的‘心青年’,生活自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强,而这些都需要家长带他们坚持进行康复锻炼。比如在明康汇就业的‘心青年’小沈,已经可以自己骑车上下班,其他‘心青年’也可以自己乘公交或地铁到指定地点。”何健说,孩子们交通出行的独立,让家长省了不少心,也让他们的“就业之路”走得更顺畅。

何健坦言,很多家长设限太多,“他们习惯性认为孩子是‘被照顾者’,或觉得工作不够体面、太辛苦,但我很希望家长能带孩子勇敢地走出来,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劳动者’。”

不仅从“助残”角度,何健还会从“工作能力”切入说服企业,并尽力为企业提供服务,做好职业培训和就业陪跑。

“能力不足、与人交往困难的固有认知,困住了‘心青年’与家庭,也困住了企业。事实上,心智障碍人士通过培训完全可以胜任部分工作,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能力也往往超出企业期待。”何健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温欣欣 文/摄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