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美好的时光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6-19 09:06   

爸爸说,他愿意和工人一起苦干,凭自己的努力,创造好一点的环境

我还发现了一张1987年6月20日的《杭州日报》,上面有一篇人物通讯《冷却仕利热事业》,写的就是我爸爸自荐当厂长的事:

叶小平有股犟劲,认准了的事,就会干到底。他连夜奋笔疾书,洋洋数千言,一式四份自荐信,分别寄给了县委书记、县长,经委书记、主任。

分管组织的县委副书记李子荣,望着自荐书中一条条大胆实在的“施政纲领”,仿佛触摸到了为党为群众分忧解愁的一颗火热的心。他在了解了厂里和叶小平的实际情况后,欣然批示道:“设想很好,请县经委领导予以支持。”

6平方米的斗室,仅放得下一张单人小床,一张写字台和一个书柜。凳子放不下,他干脆撤了,在床上拼出一块板,权当凳子。来了客人没得坐,他把他们请到床上坐。冬天罢了,一到夏天,就像闷在蒸笼里。如此斗室,他已四度春秋,当厂长后又住了一年半。

星期天,外地业务人员来厂里找厂长,宿舍没有,办公室没有,经人指点,才晓得厂长就是刚才碰见过几次而不在意的,那个在堆木头、锯木头的小青年。

厂外有5个加工点,分散在农村。叶小平要去检查质量催交货。没厂车,他又讨厌坐公共汽车等死人。于是,大热天的,他骑辆破自行车,十多公里来回跑。

当然,该慷慨的时候,他也不含糊。一次在广州,正逢广交会。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厂长,‘理所当然’地被挡了驾。他灵机一动,租了辆豪华小轿车,畅通无阻地开了进去。于是,派头十足地跟外商讨价还价,签订了合同。

叶小平把做官当成一种工作,同当工人,当教师,当诗人,一样价钿。他不认为自己干得很好,至今仍说自己在企业经营上是半路出家的半瓶子醋。他跟笔者讲过心里话:“我正在物色比我强的人,一旦有了,就让干得更好的人来干。没什么可留恋的,我马上下来,干我老本行,同时钻我的诗去。真的!”

原来他还是一个很自信的业余诗歌爱好者,据说已写了上百首诗!

我在爸爸去世后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作者叫钱如法。他描述的我爸爸,这么多年个性一点没变。

2000年,工厂改制,爸爸有很多新的工作机会。当时,他写作已经小有名气,桐庐县广播站、桐庐县总工会都向他发出工作邀请。可他一定要办工艺玩具厂,很多人不理解。

爸爸说,他愿意和工人一起苦干,凭自己的努力,创造好一点的环境。

爸爸说,这是诚信。利润再薄也没关系,只要勤劳,问题都能解决

2002年,爸爸46岁。

他创办的玩具厂叫格林玩具,很像“格林童话”。但爸爸取这个名字的本意是:格物致知,蔚然成林。

爸爸的工厂最多时有三四十个工人。很多人上班交通不便,爸爸每天去得很早,先到厂里忙碌一番,再算好时间去接工人。

我妈妈2011年退休后,就在厂里帮忙烧饭。爸爸去世后,妈妈炒的红苋菜,还是爸爸以前在厂里种下的,说是改善职工伙食。

我爸爸60岁时,很多人劝他不要做了,他不肯。63岁时,爸爸胃出血住院,做手术切除了胃。后来,他身体就一直不好。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和爸爸吵架,也是在医院。

那天晚上,爸爸执意要回工厂加班,我们拦也拦不住。他竟然觉得,这个玩具厂比他的命还重要!

回头看爸爸日记时,我才发现他的隐忍,身体的不舒服,工作的委屈,他从来不和我们讲。

工厂一直薄利,有时压根不赚钱,但还是得把单子做出来。爸爸说,这是诚信。利润再薄也没关系,多接几单就是了,只要勤劳,问题都能解决。

爸爸根本不像一个商人。他说,“你看酒桌上,觥筹交错,高谈阔论。但如果你见过凌晨安静的车间,工人师傅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做手上的活,谁又才是真正的创造者?”

对我爸爸那一代人来说,任何东西都要从书中去找答案。书是特别神圣的

我妈妈33岁才生下我。

妈妈和爸爸同岁,做过中学化学老师。结婚前,妈妈得过肝炎。很多人劝我爸爸,肝炎要传染的。但爸爸从不考虑这些。

他们当时都已年过三十。谈恋爱时,广播站把一篇文章播了又播,题目是《厂长和他的诗》,写的就是我爸爸,还用了爸爸写的诗——

每天,每天的深夜,

洁白如水的灯光清洗我一天的思想;

在笔记本上坦然地写下,

可以告慰于自己心灵的诗句。

(不管它能不能飞向人间)

唱给一切愿意听我唱歌的人,

让他们去审视我的灵魂。

诗歌一直是爸爸的精神滋养,他也习惯从书中去找力量。爸爸收藏的那些书,从如何嫁接果树,到如何做好青年工作,如何管理企业,都是他人生路上的缩影。

他看到一篇有意义的文章,就会复印,寄包裹时一并寄给我。有一次,他写道,“有几篇文章我做了标记,你去读一下,开卷有益。《南方周末》4月1日30版《中国人为何缺乏阅读习惯》(四川大学王东杰),值得一看。”

现在的人有搜索引擎,但对我爸爸那一代人来说,任何东西都要从书中去找答案。书是特别神圣的。

大学毕业时,我纠结是工作还是继续念书,爸爸说,“有机会读书,就去读书。一路走下去,最好的风景总是在山顶。”

爸爸也爱买书。每到一地出差,总要先去新华书店买上一本喜欢的书,在扉页上写上时间、地点,有时也会写上几句看书的感想。爸爸读过的每一本书里都有这样的记录。

有一年,我们一家人去桐庐的先锋云夕书店。我看了一会书就开始拍照了。等我拍完,发现爸爸还没有出来,他一直在看书,在书店里面看书。

即使吃饭,他也是看着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就着一碗饭。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口述 叶梦雨 整理 于佳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