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因为身体原因,何阿奎选择了病退。退休的生活清闲得有点“闷”,闲不住的何阿奎决定发挥“余热”,利用以前在工厂里修机器的技术和本领,慢慢钻研摸索学会了修缝纫机、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
不过,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居民家中拥有这些时髦家电的还不多,何阿奎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他很快又开始寻找其他服务项目。
“说来也巧,一次有个邻居拿着一台电风扇找我修,顺道问我附近有没有修拉链的地方,说她老父亲一件衣服的拉链坏掉了,要重新换拉链,老人不舍得花那个冤枉钱,她只能到处找修的地方。”何阿奎说,正是这个巧合给了他启发。在他的记忆里,当时街上会修拉链的人很少,有时为了修个拉链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我学过修皮鞋和缝衣服,所以修拉链对我来说不算难。既然大家有这个需要,那我能帮就帮。”
修拉链,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为了应对不同材质型号的拉链,何阿奎四处收集废旧拉链,拿回家里反复研究。经过不懈努力,他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将拉链拉不上、中间缺牙短齿、经常开口等几大难题一一攻克。
当何阿奎把修好的拉链重新送还给邻居时,邻居们都被他的精湛手艺所折服。从那之后,住在彩霞岭社区乃至周边街道的居民都知道,有这样一位巧手热心的“拉链达人”,而且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
组团队、收徒传承爱心公益
来找何阿奎修拉链的市民总是络绎不绝 彩霞岭社区供图
自打出名后,何阿奎的“客户”就多了起来,找他修东西的人甚至有从拱墅、下城等地方专程赶过来的。为了方便大伙儿,何阿奎经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忙协调,在社区办公楼里申请到一小块“办公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老人都窝在“办公区”为居民服务。另外,他还会外出“接单”——每周一的上午8点到12点,在吴山广场设置爱心服务点,无偿为有需要的市民修拉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