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梨花烟雨”姓王,54岁,郑老师是他初中语文老师,66岁,和老伴退休在家。
郑老师住一楼,进门左侧阳台,改成了10多平方米大的“教室”,郑老师退休后在这里给附近的孩子辅导功课。
郑老师一身水墨旗袍,戴黑框眼镜,见我进来,向学生们拍拍手,“叔叔来了,应该怎么办?”学生们全体起立,齐声说,叔叔好!“真乖!”郑老师示意大家坐下。教室里六张书桌,每张桌上学生都写下了学习目标,一位同学写:期末快到了,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我的目标是,语文90分,数学90分。
郑老师随身有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了很多银行账户和联系方式。她把自己和老伴的退休工资,还有辅导孩子的收入,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这些年一共资助了省内省外11个孩子。
十多年前,郑老师在北京汽车站遇到一个女孩子,黑龙江人,二十出头,被父母赶出来的,郑老师把她带回杭州,出钱让她学了美容美发,后来刘姑娘遇到一个南京小伙,跟他去了南京。“现在孩子都上高三了,成绩非常好。”
小晴是浙工大大三学生,从小成绩好,但爷爷奶奶都有病,家里很困难,郑老师从她小学四年级开始,资助到高中。“郑阿姨人非常非常好,对我像亲人一样,我希望毕业后不管考研还是工作,也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小晴昨天电话里说。
邻居王阿姨说,“她向来就是热心肠,她家门口的路比谁家都干净,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扫马路了。”
崇化小区清洁工何阿姨说,“她家周围那一大片地方,基本每天都是她来扫,我们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郑老师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热心人。
除了辅导孩子,郑老师还在自家单元楼墙上挂了一块牌子,写着“爱心聊天吧”,她很希望周围的人,清洁工啊、邻居啊,过路人啊,累了进屋歇一歇,喝杯茶,聊聊天,成为朋友。
广告牌是去年1月挂上去的,可惜这一年半,找她聊天的几乎没有。郑阿姨只好主动找人家聊。
“都是我主动跟别人聊,聊得也是关于孩子教育,婆媳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生活上遇到的小事,事情放在心里很压抑,说出来就敞亮了。”郑老师说。
为什么没人主动上门聊天呢?
郑老师说,她也仔细地想过这个问题。
郑老师分析,如果一个人,心里装着事情,想找人聊天,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台面上能聊的,这种一般都会找朋友。另一种是压在心里不方便聊的,想找个人说说悄悄话,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身边信任的人,有些事不太好意思向陌生人倾诉。
昨天我也向附近的人问了问。
同小区王大伯,每次去菜场都从郑老师家经过,每次都看到郑老师“爱心聊吧”的牌子。
“在我看吧,肯定没多少人真的去找郑老师聊天的。”王大伯说。
为什么呢?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事情,遇到能解决的,自己就解决了,不能解决放在心里的,一般也不会找人去说,更何况不认识的人。”
郑老师名片上写着,欢迎邻居清洁工和过路人,我又去找几个清洁工来问。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嘛。”来自河南的清洁工陈阿姨说。
可以去找郑老师说说啊。
陈阿姨说,自家的事,不好乱跟外人讲的。
其他几个扫地大姐,几乎都是这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