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师说,去年一整年,大概有近20家单位找到腰鼓队表演,尤其过年那段时间,联系他们的就有十几家。
“原来他们放开门炮一般是正月初七到初十,时间一般都要选在上午8点58分,9点18分,现在请我们去表演,也是要在这个点,所以时间上有冲突,最后只能去了4家。杭州高新东方科技园去了两天,古荡一家大饭店去了一天,还有三墩开发区的一家公司去了一天。”
今年,杭州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比去年又少了一天,有些单位正月初七开门营业,但是不允许放炮,于是今年联系腰鼓队的单位更多,还是因为时间冲突,最终只去了5家。一家手机店,一家食品店,一家药店,一家超市,还有一家是老顾客,杭州高新东方科技园。
“表演都是一个小时,报酬随他们老板心意,意思意思,我们也不为挣钱。”钱老师说,今年手机店给了300元,大超市给了500元,还有的给些礼品,或者报销个路费。
三墩腰鼓,现在和彩灯、舞龙并称三墩元宵节三大传统特色节目。但腰鼓的历史,远不及彩灯和舞龙来得长。
腰鼓是北方传统,以陕西安塞最为有名。据说,三墩出现腰鼓,还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中国的土改为了宣传政策,文艺工作者挎着腰鼓下乡送演出,吸引老百姓。
71岁的范宗富退休前是三墩镇中学老师,听他说,土改时期,三墩来了很多北方干部,三墩腰鼓就是这些南下干部带过来的。镇上有一块五六十亩的大空地,大家叫它“大操场”,有什么成立大会、誓师大会,附近七八个公社的人都聚集到大操场上。开大会前有节目,腰鼓是少不了的。腰鼓一敲,大家就都聚拢过来了。从那时起,打腰鼓作为习俗保留下来,后来三墩人的日常喜庆活动,也有了腰鼓队的身影。谁家添丁了,哪家店开业了,会请腰鼓队去打一会,图个热闹。
钱老师说,打腰鼓不分职业,也不用特意拜师,谁都能学。有时也是临时搭班,打腰鼓的手势、动作也就那么几个,音乐一响,只要跟上节奏,马上就心领神会了。
腰鼓队总共七八十名队员,分散在各个社区,钱老师把每个社区的队员编成一个小组,有演出,就近拉一个小组过去,人不够,再从其他社区拉来补齐。
演出基本是公益性的,区、街道、社区有活动,也经常拉他们去,经他们一闹腾,场面马上就能“火”起来。
队员基本以中老年女性为主,最大的已经73岁,最小的也有56岁,多是三墩原住民。以前三墩一带都是农村,各家各户多多少少还要种田,尤其是女性,家务事多,学腰鼓会被人笑话。后来三墩渐和市区靠近,现在的新街建得和市区没什么两样。当年听惯了腰鼓声这一代人,现在正是乐享天伦之乐的年纪。时间多起来,很多人就学起了腰鼓。
65岁的王阿姨是兰韵文化社舞蹈队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