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口音相差不大,年轻人跟陈奶奶聊了近一个小时,不时哈哈大笑。其间,一对夫妇过来问藤椅,嫌太贵,老太太又不高兴起来,脖子转向右侧,望着两个顾客的背影,一阵絮絮叨叨。然后,再左转过来,面带笑容跟年轻人说话,早忘了前一秒的不愉快。她跟年轻人说,她做买卖吃饭,也不要人帮的,有时候拉着车走,别人在后面推,反而叫她控制不牢,她就让人不要推,再推,她就要发火。
最后她硬是没要年轻人送的那箱牛奶,说她自己不喝牛奶,住在桥下,露天的,放在旁边反而心里惦记,要是让人拿走了还要难过……
这真是一个蛮有性格的老人。
下城城管朝晖中队崔队长也这么认为。她说,现在老人一天也卖不出几件货,但她做了一辈子,好像停不下来了。她家是诸暨枫桥的,老头子也在,一年只能相处十多天,她就要跑到杭州卖藤椅,以前体力好,活动范围大,赚了一些钱,帮儿子买了一辆货车,在柯桥帮人运布,但她不会给任何人儿子的电话,怕老家人晓得她在城里住在桥下,让儿子难为情。
为什么要住桥下?
崔队长也了解过,“五六十岁那些年,她还租房子住的,后来年纪大了,没有人敢租给她了,怕她有什么意外,70岁以后,她就找到这个高架桥底下,现在更老了,活动半径已经超不过100米……”
前年,她睡在高架桥下,边上有辆车没注意,轧断了她的小腿,杭州治了一段时间,回诸暨老家休养,大概半年没出现。可刚能走路,她又偷偷订了一车货,回杭州来了。
崔队长说,陈奶奶在下城城管界算是比较出名的,对她既要管理,也要帮助。去年冬天,崔队长代表朝晖城管中队,带着棉被去高架桥下看望她,劝她卖完这车货,还是回老家吧,进货都跑不远了。
实际上,那年冬天,崔队长他们也曾向社会呼吁让人来买老人的藤椅,以为货卖完,人自然就回去了,但后来发现,陈奶奶的货是卖不完的,为什么呢,她尽管跑不了多远进货,但那些老乡和供货商,帮她补货都补到高架桥下来了。
后来再遇到崔队长,陈奶奶就说,不用再帮她了,她回不去了,几十年都在外头(年轻时在上海卖藤椅,50岁以后来的杭州),家里的田都长草了,再说家里也没人说话,儿子忙跑运输,孙子只顾打游戏,不好好念书,看着也烦。
但有时候,她有些着急,藤椅不好卖,她又不肯降价,想把藤椅推到人流量大的地方去,协管员出于交通、市容角度考虑,让她弄走,她脾气就会上来,不听,大声说,叫你们队长来!
岁数这么大的老人,协管员不敢大意,真的去叫队长。崔队长过来跟老人商量,没想到,她“哈哈”大笑,说,“小事情啊,你还真的来了,你说挪到哪里不碍事,我就挪到哪里去……”再后来,她一直都很配合管理,搬到高架桥底下角落,也不怎么影响市容。
这两年,老人精神不差,也格外注重自己身体,照顾自己照顾得蛮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