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凭自身经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还会请教律师、法官、相关医学专家等,听更专业的意见。
诸老师说,曾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与某医院发生纠纷后要求赔偿3万元,折腾了3年都没解决。第一次来医调会的时候,她脾气暴躁,两句话不和就摔拐杖。
后来,他听说老太太信佛,于是就借了佛学的书,下一次协商就用佛理跟老人家讲道理,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最后,老人家与医院达成协议,由院方赔付8000元了事。
调解专家呼吁:患者及家属要理性面对现实
在医疗纠纷中,赔偿的金额往往和患者的心理期望有所出入。“调解员会尽量保护患者的利益,患者别把我们当作医院的人,要给予调解人员宽容和客观的对待。”诸老师说。
曾有一对外地夫妇来杭州打工,3岁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发病时送到某医院抢救。不料在门急诊转送过程中,孩子的病情突然加重,最后没能救回。
此后,患方要求院方赔偿20万元,被拒绝后在医院内拉横幅,甚至同保安大打出手。后来,经过案情分析和专家评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由院方赔偿2.5万元。
曾经做过临床医生的诸老师对此颇有感触,“多年前做脑外科手术,十人中能救活一个就被称赞,如今有一个人没救活,患方就会来责难。一方面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患者的期望值跟着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医学非常有局限性,不是所有的病都能医好,这就是医患双方最大矛盾所在。”
另外,几位调解员老师也提醒,准备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病患及家属,医疗纠纷案件在责任和过错的认定上同普通案件不同,应尽量选择有医学知识背景的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