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选择 热潮退去后,杭州有多少家庭不再卷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0 08:01   

小升初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中甚至排不上号 

不能在这个阶段,就把热情、能量都耗尽

我们探了三所初中

家长是要给孩子托底的

讲述人:亮辉妈妈

小升初规划:

先参加摇号,摇不中,再去对口公办初中

和别的家庭比起来,我们家是反过来的,不是父母焦虑,反倒儿子更着急些。

他的上进心很强,五年级下学期时,就和我说期末考试很重要,要提早准备。那个学期,儿子自己尝试了一套学习方法,自己控制学习节奏。到了期末,成绩不错,他说就沿用这套方法了。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四门课总分391分。

我经常和他说,未来的路很长,不要这么焦虑,小升初只是一个很短的阶段,如果在人生重要节点中排序,这个时段都排不上号。

他看着听进去了,但是转头又买了几本初中的数学书,网上看些公开课,在自学数学。他还算学有余力,我也不阻止他。

从上小学开始,儿子就不太让人操心,做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况,我家基本没有。课余在学英语和奥数。

选什么样的初中,不是只有家长在操心。其实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也在关注,有时老师会说,同学之间也会聊。有次我和别的家长一起聊天,说到对口公办初中的师资问题,他一下子听进去了。之后我们交流,他说想去那种学习氛围浓的、师资力量强的学校。

所以从过年前,我们就开始去探校了,主要是民办学校和民转公学校。

最早的一所学校,是年前去的。参加了游园活动,校园位于市中心,其他都不错,就是场地不够大。我想想初中正是长高的时候,孩子也需要多运动,没有大操场,就不太符合我的需求。

之后又去参观了另一所学校,看到了两层都是科创的教室,挺吸引人,但离我家有点远。

还有一所学校离家不远,也在我们的备选中。

了解一所学校不能简单听别人说,我是先关注这个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看看学校日常在做什么事,办什么活动等。杭州亚运会举办时,有所学校组织了几千名师生去看比赛,儿子看到这个新闻非常兴奋,说想要去这所学校。

有机会进校后,看校园环境、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的整体状态等,都能侧面反映一所学校的情况。

后来,我们从距离远近、学校性质、升学成绩、校园环境等诸多方面,选中了一所学校。

其实在小升初阶段,孩子在学校里压力都挺大。家长能做的,就是安抚好孩子的心理,换句话说,家长是要给孩子托底的。

前段时间儿子过生日,我和他爸一起给他写了封信,说希望进初中后,大家互相包容,不要让青春期这几个字变成一堵墙,阻碍了大家的沟通。看完信,他说妈妈我懂,你放心好了。

学习很漫长

不想在小升初阶段

就把热情、能量都耗尽

讲述人:小夏爸爸

小升初规划:直升对口公办初中

女儿上学,我们一直选的都是公办学校。小学就在家门口,走路几分钟,平时起床时间都可以比别人稍微晚一些。小升初也准备直升对口的公办初中。

从小,我们对孩子的成绩要求,不是非得要出类拔萃,保持在班里10名左右就行。毕竟小学的成绩和知识掌握,才只是开始,真正的学习起码是从进入中学开始。学习本身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是大学本科读完,学习就停止了,心态要放好。

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合唱班,课余时间也主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业上的培训班,主要是在英语上。

小升初阶段,虽说我们没给孩子压力,但在班里,大家都会讨论,话题经常是小升初。比如谁谁已经确定要去什么学校等。

前两天,家里还一起讨论,要不要参加杭外摇号。因为学校比较远,听说还有家长专门在旁边租房陪读。初中是孩子身心变化、成长的关键时期,我觉得还是不要住校的好。现在女儿每天放学回来,喜欢和我们聊天,比如食堂中午吃什么,班里发生了什么事等,她在学校的状态如何,从她的分享中就能感受到,而且,我们也比较享受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

选民办还是直升公办,和女儿讨论过,不想去民办卷。选择直升公办初中,同时也要做好暑假分班考的准备。我负责管数学,妈妈负责管文科,给女儿上了点强度。

我是在高校里工作的,我们小时候学习没这么累。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卷,我见到大学生群体中,需要心理关注的学生也不少。所以,我不给孩子太大压力。换句话说,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在小升初阶段这50到100米,就把所有的学习热情、能量都耗尽,心态放轻松。

将来能读重高最好,实在不行,上优高也可以。也没有让孩子将来一定要冲985、211高校,在国内读个本科院校就行,再往下走,国际路线也在我们的考虑之中。关键是她自己想学、肯钻研,兴趣保持住,对自己充满希望。

浙江的高校资源比较匮乏,过年我带女儿去了东北,当地好的大学有很多。女儿觉得东北民风好,环境不错,说将来去东北读大学也不错。

身边几个家庭的故事

让我举棋不定

讲述人:莫莫妈妈

小升初规划:还没想好

我最近确实有些头疼,想不好去对口的公办初中,还是去摇民办学校或民转公学校。

女儿成绩不错,班里名列前茅。回想她幼儿园时,有次家长开放日,我看她也不太参与互动,就是盯着老师。回来后,我还有些担心,和老公说,娃是不是不太聪明。现在想想,那是她很专注地在听老师讲,脑子里也在想。

零基础上小学后,很快数学老师和我说,女儿课内有些吃不饱了,课余可以拓展一下。我们开始接触奥数,学了一年,考得不错。她喜欢数学,做奥数题眼里是有光的。因为学奥数,也认识了一批杭州的牛娃。和那些最顶尖的牛娃比,她有些差距,但和同班同学比,还是一直保持优势的。

不是有句话吗?一二年级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考清北,高年级时变成985、211高校,到了初中,就只希望先考上高中再说。目前女儿六年级,我对她还是有一点清北的期待的。

大约一年前,我开始考虑小升初。对口的公办初中比较新,暂时还没有中考成绩,很难说这所学校到底怎么样。

我在公办和民办(民转公)之间摇摆,主要是因为身边几个孩子的故事。

我认识两个朋友,孩子现在都在读大学了。当时两个孩子成绩都很好,小升初时,一个去了民办,一个去了公办。

去公办的孩子,优势一直很明显,处于年级头部,后来保送进了排名前两所的重高。在高中里虽然不占太大优势,但是跟牢学习节奏,在年级排200-300名,高考去了浙江大学。

去民办的孩子,成绩也还不错,但是轮到保送的学校,自己不喜欢,就放弃了,转去拼中考。发挥一般,进了所排序靠后的重高,高考进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他们未来发展会怎样,当然不能只凭大学来判断,但在我看来,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而且,现在民办(民转公)学校的分配生比例,已经从之前的50%提升到现在的60%,等我孩子中考时,要提高到70%,中考竞争太激烈了,即便女儿现在还有优势,我也有些担忧。

进民办或民转公学校,我知道的,就是提早进入高中的竞争模式,学习节奏更快,伙伴群体也更上进,到时从初中到高中,不需要很长的过渡,适应得会比较丝滑。

但是,最近我又听说,我家邻居的孩子,原本在一所很好的公办小学,直升的公办初中也很强。但是她把孩子转到了现在这所较新的初中,现在班里能排前三,孩子自信心很强,学习也挺有动力。看情况,一直保持这个成绩的话,争一下前三所的分配名额,还是有优势的。

进公办学校,遇到位不错的老师,班里氛围也还行的话,孩子一直领先,学得自信、开心,感觉也是挺好的选择。

最后怎么选,我有点纠结,昨晚我问老公,他也说不好。再等等看吧。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莺 记者 张娜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