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选择 热潮退去后,杭州有多少家庭不再卷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0 08:01   

小升初第一战!天长小学一个班摇中8个考上了5个,钱塘实验小学全校摇中28个考上12个,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601班有5位同学被录取……昨天,杭州外国语学校发布了录取名单。不少校长老师都在朋友圈发喜报,恭喜这批孩子小升初上岸。

今年,杭州外国语学校共约12000名学生报名,摇号产生了1920名学生,前天参加了语言学习能力测评。随着录取名单的公布,320名运气加实力加持的孩子产生。

从杭外开始,一年一度小升初的帷幕就全面拉开。

最近,有位爸爸联系都市快报,说孩子今年六年级,前不久跟同学家长交流,发现不少尖子生已经跟某民转公学校签约了。这位爸爸说,如果换做前些年,他肯定早早备好简历,带孩子四处择校了。现在虽然听说班上有些家长还在卷,但他从心底来说,实在不愿意卷了。

和他一样不太想卷的家长也有不少。为什么这批家长不愿意卷了?记者采访发现,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是民办初中纷纷转公,且只能锁区摇号,学校之间生源的差异越来越小。

二是名额分配生会越来越多。在《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从不低于60%逐步提高到70%。即到2025年,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要提高到70%。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通过分配生途径进入高中,这也让初中越来越均衡。

三是去年的初中毕业生是小升初公民同招的第一届学生,也是从那年起,民办初中不再有自主招生,全员摇号,这让学校很难再“掐尖”,也使得许多公办初中生源结构有了可喜变化。去年中考成绩出来,头部民办(含民转公)学校的高分神话被打破,很多高分考生出现在公办学校,学生整体发挥平稳,不少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重高率相差不大。曾经不被看好的公办学校,也在生源回流的背景下,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那么,在热潮退去后,有多少家庭像这位爸爸一样,选择不再卷了呢?

今天,都市快报、橙柿互动、爱写作的狮子聚焦小升初家长群,通过四位六年级家长的升学规划、两位“过来人”初中生家长的回望、两个不同小学毕业班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以及热门学校的问答等,一起来看看不同家庭的小升初选择。

以前孩子做题慢 我会焦虑到用尺子打自己

现在面临小升初 我倒是心态格外平静了!

讲述人:小李同学妈妈

小升初规划:先摇民转公学校,摇不中,选择户籍所在地升学

小李同学在上城区一所小学读书,直升的初中各方面情况在区内处于中下水平。

面临小升初,爸爸妈妈仔细考虑了之后 ,选择在离小学不算远的拱墅区买了一套房子,户籍对应的初中是青春中学。

他们决定,先去摇拱墅区的一所民办初中或者民转公初中,摇不中,就去读青春中学。

小李妈妈说,他们选择摇号和搬家择校,并不是为了“鸡娃”。下面是她的自述——

摇号只是想给他

选择更适合成长的环境

并不是想他在那里

能卷出更好的成绩

我现在可以坦然地说,我不“鸡娃”。面对小升初,我觉得这只是孩子人生很自然的一个阶段,不用特别强调这个阶段,更不用焦虑。

身边的确有不少妈妈最近情绪不太稳定,我儿子班上有个女学霸,感觉爸爸妈妈的生活以她为中心,她每次考试成绩都挺好的,总是在班上数一数二,但据说她如果哪道题不该错而错的话,爸爸妈妈还是会很凶地对她。我儿子说,他们班同学听说她这样还要挨骂,都觉得不可思议。

班上类似的家长有好几个,都比较“卷”。尤其是面临小升初,超前学初中内容、打探实验班签约情况等,都特别积极。我儿子的成绩也不错,老师也觉得我应该加入班上“卷”妈的群体,因为儿子是那种压一压会更好的孩子。

但是,我不想加入。我们选择摇号,又买了新房子,是因为我觉得父母要尽自己所能为孩子选择更适合他生长的环境,但绝不是为了给他压力,让他在看上去更好的学校里“卷”出更好的成绩。

我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样?

我是从一个鸡娃妈妈逐步转变的。

我和先生都是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从外地来到了杭州。所以,从儿子读书起,就对他寄予厚望。

但是,从接触口算起,他就不断让我们失望。他口算速度特别慢,别人三五分钟能完成五十道题目,他要十几分钟才能完成。我特别着急,因为那时杭州很多民办初中还没有转公,还有自主招生,我想着这样怎么能行,就每天逼他加练。别人做一页口算,我要让他做三页。我会开着计时器,如果他做得慢了,我就拿出尺子打自己的大腿一下,对,是打我自己,我不对他动手,但我要让他看到他没达到要求,妈妈会受惩罚。我打的次数多时,大腿上会有乌青,儿子看到常常眼里含着泪继续做题。但是,他的速度始终比不过别人。我拍过他做口算题的视频,像静止画面一样,看到题目,笔在空中停滞很久才会落下。

在我这样的逼迫下,他似乎对计算题有了心理障碍,后来每次数学考试都倒着从后往前做,因为最前面常常是一些口算题。

另外,我以前还是个无死角妈妈,为了帮他节约时间,常常大包大揽他很多事情。他的书包都是我理的,每天要戴的红领巾也都是我准备的。怕他会丢,我准备了好几条,书包里、饭盒包里、口袋里都会放一条。我希望用我的井井有条和全方位的帮助,让他一心一意弄学习,争取将来能在民办初中自主招生中胜出。

到了三年级后,杭州民办初中转公,开始全员摇号。我也从以前的自己创业状态,转变为到公司上班。工作忙了,没那么多时间管娃了。有时候,我忙到需要老公接送儿子上学放学。

这时,我发现不对了,儿子不仅红领巾常常忘了戴,有时候书包都会忘了背,整理书本,更不用提了。书包为什么都会忘?因为我以前常常帮他理书包、拿书包,他出门都不用管这些事情啊。

老公也开始埋怨我,觉得我以前管得太多,孩子都变成了这样。

我放手后,孩子变得越来越能干

于是,我学会放手。很多事情,都让儿子自己去干。学习时间让他自己规划,做多少练习让他自己定,书包让他自己理。我发现,儿子变得越来越能干,越来越开心。我有一次偷偷看了他理的书包,真的挺好的。

另外,我发现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事情会不一样。比如计算题,儿子速度慢又能怎样?他是一个对很多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有喜欢的乐器,也有爱好的运动。而且,他积极上进,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会主动学习。有这样特质的人,将来的人生不会差到哪里去。他去当一个工人,也会主动学习,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他有烦恼时,可以弹乐器或者出去运动来排遣,有情绪的出口,人生就会快乐。这样想了,做不好计算题,成绩没有卷到最头部,又算什么呢?

不给孩子压力,但规划还是要有

我们家庭现在对待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跟别人不一样,不是忙着提前卷初中的内容,而是从心理上做好愉快迎接的准备。

我会跟儿子说,初中肯定意味着更多的学科,作业会更多,这样要更能规划时间。另外,初中会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人的身心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我们提前学习青春期的有关知识,积极应对,不会到时候茫然无措。

我们不鸡娃,但也会列一些规划,并不是选择了躺平。比如,我和儿子讨论过他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人。他看过《达·芬奇传》,觉得他不仅在艺术领域成就卓越,在科学、工程等方面也有很大建树,就说想做他那样的人。我并不觉得设这样远大的目标不好,正因为目标远大,才更有实现的动力。

看到这个计划,不用觉得可怕。我们只是设立目标,达不到也没关系,许多人的人生目标不都在改变吗?到时完不成了,就当这个是1.0版本,咱们更替为2.0版本,还有3.0版本。总之,设目标是需要的,那是指南针,但不能把目标作为压力就行了。

有了这样的计划,我觉得儿子的小升初会平稳过渡,将来的步子也会走得很稳。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莺 记者 张娜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