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量一天比一天高
达芬奇机器人一周七天无休,从早忙到晚
手术室灯火通明、无影灯下人头攒动、手术机器人通宵开工,病房里迎来送往……春节后恢复常态化医疗的第一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便迎来节后第一波手术高峰,手术量一天比一天多。全院上下铆足劲,全力保障患者医疗救治。
据了解,节后第一周,浙大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钱塘院区共开展手术近2500台,其中微创手术占比达80%以上。尤其是“坐镇”两院区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是开足马力,一周开展了50余台手术,涉及普外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妇产科等各大科室,七天无休,以挽救更多生命。2022年,浙大邵逸夫医院共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2323例,机器人单机手术量位列国内前三。
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自建院来,医院就一直秉承创新为医院发展驱动力,以精准微创外科为特色,不断发明新设备、新器械,创新手术方式,致力于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开展,全方位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助力医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节后第一周
做了五台复杂机器人肝胆胰手术
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让患者享受舒适化医疗
节后第一周,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院长助理、普外科副主任、肝胆胰外科梁霄主任医师便完成了五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涉及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胰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五种疾病,手术一台比一台复杂,一台比一台难度高。
76岁的王大爷这几年一直在做血透。年前的一次检查,确诊胰腺癌。家人带王大爷找到梁霄,寻求治疗方案。王大爷的胰腺癌发现尚早,但合并有肾功能衰竭,传统开腹胰十二指肠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围手术期可能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比如高钾血症导致心脏骤停。而家属也担心老人家吃不消。术前,肝胆胰外科、肾内科、麻醉科、手术室、血透室等进行了多学科讨论,制订详细周密的微创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康复方案。上周,梁霄主刀,为王大爷做了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几乎没出血,术后老爷子一天比一天恢复好。
52岁的林女士有多年乙肝病史,去年11月右上腹疼痛就诊,确诊巨大肝癌,肿瘤直径大约13厘米。梁霄团队经过MDT讨论后,先通过最新的介入联合靶向药物转化治疗,让肿瘤缩小,再考虑手术机会。3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节后,梁霄团队为林女士制订了微创手术方案,行机器人复杂肝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病人在全程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一周便出院,恢复非常快。
45岁的钱先生,糖尿病多年,有慢性胰腺炎表现,最近出现上腹部疼痛,到邵逸夫医院检查,发现胰管结石,病灶在胰头,需要做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该手术最大的难点在于,可能损伤十二指肠的血供和胆管血供,导致术后胆管狭窄或者十二指肠坏死。如何保留十二指肠血供,同时又不损伤胆管?利用手术机器人在术中“看得到、看得清”的优势,梁霄团队为钱先生制定了双镜联合手术方案,术前通过内镜放置胆管支架,起到引导作用,结合最新的机器人下荧光显影导航技术让胆管“暴露”出来。接着机器人上场,在高清晰度、高辨识度,可视化视野下,顺利切除胰头,保留十二指肠血供,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更快。
2022年9月,梁霄在浙江省率先完成个人500例机器人手术,创下浙江省个人开展机器人辅助肝胆胰外科手术的纪录。
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如今,梁霄开始主攻复杂机器人手术,在医院多学科配合、围手术期管理、加速康复外科护航下,尽可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让患者享受舒适化医疗。
据悉,邵逸夫医院肝胆胰外科在国际著名微创外科开拓者蔡秀军教授的带领下,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从最早引进腹腔镜微创技术到全面迈进机器人时代,整个团队不断创新突破,引领国内外微创外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