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创的“养老一张床” 能否成为居家养老终极答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1-30 15:41   

“一张床”如何同时打通医养两大体系?

对于杭州市民来说,“家庭病床”和“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并不是新鲜概念。

2015年,杭州主城区各社区医院开始推行“家庭病床”服务;2019年,上城区又在全省率先推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新模式,并被纳入了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很多市民都享受到了这两张床带来的红利。那么,西湖区推出的 “养老一张床”创新点在哪里?

记者从试点街道获悉,其一在于建床申请方式和流程更简化。“试行方案”指明,经评估且符合医保规定条件的建家庭病床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民政部门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候选对象,按照失能程度的不同,分类给予政策支持。经民政部门认定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老年人优先进行签约服务,可纳入建家庭病床的候选对象。

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家庭病床分属民政和卫健两个部门管理。对于居民来说,过去需要向不同部门申请不同类型的建床。施行“一张床”后,手机上打开“浙里办”APP→西湖区“一键养老”数字应用场景→“约服务”模块→“我要家床”,一次即可同时完成两种床位的申请。如果是线下申请,只需填写一张申请表即可。

创新点之二在于,上门服务的是更熟悉的面孔,社区医生担起“老有所医”职责。试行方案指出,收到建床申请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申请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对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老年人,民政与卫健部门签订医疗服务协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医生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如签约服务老年人因病情发展符合家庭病床建床要求的,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其建立“家庭病床”,提供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医”是基础,身心健康是事关幸福晚年生活的底线。西溪街道民政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卫生院、家庭签约医生对老年居民长期进行慢病管理,首先能够更细致掌握建床老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其次,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更强,老人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创新点之三在于,不同类型床位的认定和互转更便捷。“试行方案”明确,不仅是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家庭病床之间可以实现互转,根据老年人及家属意愿,老年人还可以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养老机构床位之间实行互转,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在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和养老机构床位之间实行互认。

“一张床”能成居家养老最终答案吗?

据悉,“养老一张床”医养新模式从今年9月起在西溪街道开始试点,截至目前,已签约10张床位,共计提供上门常规医疗服务96次,额外护理服务16次,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抽血化验,吸氧、生命体征测量、推拿针灸等医疗康复服务累计服务时长46小时;提供生活照护服务累计1325小时;各方反馈良好。

但是,在实践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快,第三方“养老顾问”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如何加强联动,高效实现信息互通,建立明确的分工合作机制;建床数量上升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否调配承担好上门服务的工作量;数字技术如何介入整个实施过程,优化医养应用场景,做好系统对接与数据归集,实现资源互享……这些已经发生或可以预见的情况,有待在“一张床”持续推进中不断破解。

当前,我国依旧面临“9064”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6%的老人依靠社区养老,4%的老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就医需求旺盛。“养老一张床”实践,就是对居家医养结合之路的有益探索。

2020年10月,《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为突出医养结合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性,《条例》中专设“医养结合”一章。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提出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和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两项任务。

“要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医养结合服务。”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医养结合中的“医”,不仅仅是疾病诊疗服务,还包括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预防保健、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对于基层来讲,医疗卫生机构上门服务的能力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都需不断提高;同时,还应联合社会力量提供更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以更好解决老年人在生活中碰到的关键小事。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通讯员 王晨艳 王芳露 漫画 章丹丹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