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肺癌更可怕,间质性肺病的早期症状像感冒,终末期只能肺移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1-07 09:22   

肺移植患者中,约50%是间质性肺病

肺是为全身提供氧的器官,当一个人的肺功能进行性地下降到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他的活动能力,甚至需要吸氧以维持生命,而且随时会因为感染等因素使病情突然恶化,危及生命。

间质性肺病发展到终末期,预计平均生存期在2年以内。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肺移植是改善他们生活质量,甚至存活的唯一希望。

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教授表示,适合肺移植的疾病主要是各类良性终末期肺部疾病,包括肺气肿、慢性哮喘、支气管炎、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纤维化、肺间质病变(包括感染和药物等引起的肺间质病变等肺部损害)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间质病变的患者。据统计,我国肺移植患者当中约有50%是间质性肺病患者,排在致病因素的首位。

我国肺移植面临四大难点

围术期管理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陈静瑜教授说,目前,我国每年有数千例肺纤维化病人迫切需要做肺移植,但临床中面临的现状却是困难重重。涉及供肺难、受体难、手术难、术后管理难等多个层面。

首先是供肺难。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登记捐献的供肺在5000—6000例,但实际利用率却只有5%—6%。目前,很多医院对潜在供肺的保护不够,临床中遇到不少非常年轻的捐献者,因为长时间机械通气、严重肺部感染、水肿等问题,以至于无法达到捐献的要求,这是非常可惜的。此外,供体离体后到移植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移植肺的冷缺血时间很短(冷缺血时间:是指器官从捐献者体内取出后,移植入受者体内,完成手术后在血流开放之前的所有时间),以前教科书上说肺的冷缺血时间只有5—6个小时,现在随着保存技术的提高,移植肺的冷缺血时间可达到8—12个小时,依然对器官转运和手术时间的要求非常高,整个过程的衔接必须分秒必争,无缝对接。

其次是受体难。肺移植的患者,尤其是间质性肺病引起严重肺纤维化的患者,很多都是经历长时间机械通气,肺部长期严重感染,来的时候都是打着呼吸机来的,病情非常危重,他们做肺移植是真正意义上来救命的。病人体质极度虚弱,术后往往因为心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去世;或者为时太晚,许多病人等不到肺源就去世了。

第三是手术难。很多肺移植患者的肺部环境很差,长期的肺部病变,导致血管严重粘连,有些甚至都找不到血管,手术时需要血管重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第四是术后管理难。肺是一个开放性的器官,也是唯一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所以围术期的管理更难。大部分肺移植患者在手术前,都有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长期用药导致耐药,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树兰(杭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卢安卫主任医师介绍,肺移植不光光只是一台手术,术后患者还需要闯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感染、排异等众多关卡,围术期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可以说,在手术成功后,围术期的管理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肺移植术后早期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手术后第一个24小时关键要维护好心血管功能和解决新肺肺水肿与氧合的问题,因为肺移植过程病肺的切除与新肺的植入难免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缺氧,并且新肺的大血管与心脏大血管直接吻合,术后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血压不稳是难免的。如果早期循环维持不好、肺水肿与肺氧合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新肺及其他脏器的功能恢复而影响围术期成活率。

另一个重点问题是感染与排异反应预防及控制,能协调好预防排异与感染问题是一门艺术,正确选择抗生素,一个好的呼吸道管理团队,恰如其分地使用抗排异药物的剂量,才能做到既防止感染又能控制好排异反应。

陈静瑜教授说,一个成功的肺移植病人长期康复,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尤其是肺移植科呼吸科评估选择好受者、麻醉科术中精心配合维护、精细化的手术团队、ECMO团队支撑、术后ICU的精细化管理、术后病房移植团队快速康复理念及长期随访都缺一不可,要求医院有非常强大的移植基础,能常规开展肺移植也是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