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实战 八问八探
为什么要坚定不移搞“双减”?为什么说双减有利孩子成长?为什么说上大学将更轻松?
正确的学习方式与评价导向 在当前的重要意义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后,人们有赞成的,也有疑虑的,有辩证分析背景与根源的,也有焦虑无比试图寻“缝”规避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以往学生作业量攀升,难以控制的根源是人们潜意识中的不正确的学习观,以为学习就是一个强记的过程,以为教学就是一个填灌的行为。因为对被动学习、低阶学习的漠视,试图通过简单地增加输入,来谋取分数,导致学生厌学,思维闭锁。通过那种方式所得到的分数不是“成绩”,更不是“质量”,它可能是人们以代价换来的虚荣的满足。
校外学科培训迎应并强化了这种不正确的评价导向的影响,以营销手法助推规模化的焦虑,盲目提前学习,推广应试训练。表面上孩子们长“分”了,但学生们对辅导的依赖,恰使他们失去了自己站立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少年时代内卷,青年时代躺平”如此普遍的原因。
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学习进步的决定因素是孩子们的内驱力与主动性,是他们对学习内在的兴趣和自我管理能力。任何以这些方面的耗损为代价,去谋取眼前的分数,都将是得不偿失的。学校与家长都必须明白正确的学习方式与评价导向在当前的重要意义。
“唯分数”的评价与不正确的学习观的共同作用导致教育生态的恶化。“双减”是面对这种恶化的果断“急停”。
学校减负工作的关键在课堂
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省特级教师费蔚:
从本质上说,“双减”政策是为了实现更好地育人。当下,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在积极回应文件要求,努力建构更为合理的减负系统,促进孩子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当然,我也听到一些家长的担忧: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学校会不会降低必要的教学难度和标准?
要消解这些担忧,学校应当客观、理性地思考“双减”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加减法”。所谓“减法”,就是要减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心理负担。而前提是做好“加法”。
首先,要加强教学规范建设。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都是教学常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比如,作业应当布置,但作业的量怎样控制,形式如何设计,怎样尽可能兼顾学生的差异等需要研究。负担不等同于压力,在学习中必要的压力还是要有的,否则学习就不会发生。
其次,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减负是否能真正实现提质,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校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研究课标,研究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的水平,提高学生“学”的质量。我相信,当教师拥有专业的底气与自信,于课堂中从容自如时,学生的负担方能真正减下来。
最后,要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校要创设更为丰富的学习场景,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任务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认为,教育始终是面向未来的,当下的教育应当为孩子们在未来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做准备。
“双减”政策发布 我们眼科医生拍手称赞
邵逸夫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潘飞:
杭州“双减”政策落地,是最近的热门话题。看到之后,我们眼科医生是集体鼓掌欢迎。
“双减”文件里,说“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我们近视防控工作中,也有“一增一减”。增是增加自然光线下的户外活动,减是减少学生的用眼负担。
可以说,虽然文件里没有直接说保护视力,但其实有很多项内容,都是直接和保护眼睛相关。
学业负担减轻,那么用眼的负担也就减轻了。因为作业少了,近距离用眼阅读的时间减少了,眼睛就减负了。
现在培训机构周末不能补课,那么周末有大把时间,孩子们可以去户外,每天两小时,充分接触阳光,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近视的方法。
还有,明确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睡眠时间得到保证了,对于视力的保护是很重要的。
每年暑期,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检查视力。有些幼儿园的孩子已经近视了,仔细一问,已经开始上网课、学英语等,有孩子六年级近视度数近1000度。
家长往往都是对治疗方法最为关注,比如配框架眼镜、OK镜等,我总会和家长们多说几句,多关注下孩子的读写姿势,周末培训班尽可能少上一点,多出去户外运动。有的家长总说实在没时间,功课多,班也多,没时间放孩子出去撒欢。
“双减”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回归教育的初心,是“育人”而非“育分”,应以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