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乘坐电梯、去影剧院等密闭场所安全吗?
尽可能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 并优先使用扶梯
11月24日,天津第155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天津瞰海轩小区接连出现8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原因:经过调查发现,小区首个感染者曾乘坐电梯时未佩戴口罩,并在电梯中咳嗽、打喷嚏,污染了电梯环境,最终导致病毒在小区内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电梯的按钮、门把手风险比较高,并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些地方是高频接触的地方,你也碰,我也碰,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就大了,所以这些接触频率高的表面,污染机会就多。
他提醒,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原来一天一次,现在一天多次,可以更有效地消灭病毒;二是用面巾纸、消毒纸巾隔开,不直接去触碰电梯按钮和门把手;三是直接碰触后,用消毒试剂来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昨天,陈广胜也提醒,前往公共服务场所应尽量避开客流高峰期,尽可能选择通风良好、环境卫生整洁的场所,并优先使用扶梯。此外,进入药店、理发店、美容院、影剧院、游艺厅、网吧等密闭场所,或进入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场所,以及虽无人员聚集但空间密闭的室内公共场所,应当佩戴口罩。
4
入境人员如何确保自己和亲友的安全?
居家健康观察人员外出时 必须严格全过程佩戴口罩
12月中旬,浙江省某高校一名研究生从瑞典乘国际航班由首都机场入境,在当地集中隔离14天期满并经核酸和抗体检测阴性后,乘动车来到杭州;在健康监测期间核酸检测呈阳性,被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这样的事例并非孤案。进入冬季以来,全球疫情快速上升,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持续增加,并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的人员中发现多起核酸检测阳性情形。
陈广胜说,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已覆盖绝大多数病例的潜伏期,是我们着眼于外防输入所构筑起的一道有效防线。 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冬季的到来,潜伏期在20天以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有发生。
我省规定对入境人员实行“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的人员继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观察,“健康码”由红码转为黄码,期满进行1次核酸检测;对居家健康观察期满核酸检测阴性者,“健康码”由黄码转为绿码,并继续实施7天日常健康监测,期满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
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原则上非必要不外出,因特殊情况确需外出的,要严格全过程佩戴口罩,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日常健康监测期间也应尽量控制活动范围。相关人员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必须及时就医并报告。
相比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居家健康观察人员没有绝对禁止外出。比如,需要到医院看病或遇到一些必须外出的急事,在向所在社区、单位说明情况后,仍然允许短时间、点对点前往。因此,对这部分人员不像14天集中隔离阶段赋“健康码”红码,而是转为“黄码”,管控性质由原先的禁止流动调整为限制流动。
但居家健康观察人员外出时,必须严格全过程佩戴口罩。对擅自外出且不履行自我防护要求、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然,关键在相关人员的自觉性,恪守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这不仅有利于全社会疫情防控,也有利于入境人员自己和亲友的安全。
陈广胜提醒,目前,我省已接近20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人们的防护意识不同程度有所淡化,但必须看到疫情远没有了结,防控工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许多时候当我们警钟长鸣,似乎显得过于谨慎;可不少地方出现的深刻教训,根子恰恰在于松懈麻痹。疫情与平安往往只一墙之隔,或许就因为少洗了一次手、少戴了一个口罩。特别是元旦、春节临近,在节假日期间更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希望大家继续从我做起,从个人防护的细节做起,以自身防护筑起无形围墙,持续打好常态化疫情群防群控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