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量子的东阳老乡 让西方杂志惊呼中国崛起
项目: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
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奖人: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
潘建伟(右)和陆朝阳
所谓“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通俗地说,就是根据量子物理原理提供的一种全新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逻辑操作,并对光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进行精确操纵,以确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计算速度等方面可以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这是一支由中国科技大学的“70后”院士、“80后”教授组成的团队,被称为量子“梦之队”。其中,带队的潘建伟院士和成员陆朝阳教授,都是浙江东阳人。
潘建伟生于1970年,41岁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朝阳生于1982年,28岁成为中科大教授。两人的关系经历了从老乡到师生再到搭档的转变。
2003年秋,中科大迎来一批新生,中科大的东阳籍学生有个传统,学兄学姐请学弟学妹聚聚。同是东阳人的潘老师也应邀参加。他当时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上已成绩斐然,一下子成了焦点。
陆朝阳原本被保送到微电子专业读研,这次见面后,他改了志愿。2004年本科毕业之后,陆朝阳来到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开始了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
据了解,该团队牵头承担的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发射,届时可以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并连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我国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同时,团队牵头承担的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项目正在稳步建设,将于今年年底前后建成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将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2003年至今,团队1次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次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6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5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成员曾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奖、求实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重要奖项。潘建伟2005年荣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这是授予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就在1个月前,欧洲物理学会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名列榜首。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中国崛起”特刊中评价道,“潘和他的同事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而也是整个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自然》杂志在报道“梦之队”的新闻特稿中说:“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十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2015年,生于浙江宁波的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浙江人的下一个诺贝尔奖,会来自这两位东阳老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