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寿潜:动荡时代里的仁厚绅士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1-09 07:20   

全国商办铁路之冠

清廷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1908年3月,清廷抛出“部借部还”的新方案,即向英借款150万英镑存于邮传部,由邮传部负责借、还,并改苏杭甬铁路为沪杭甬铁路,在两省铁路公司下设沪杭甬铁路局,聘用英国工程师主持局事,以架空两公司。

同时,清廷还下令解散国民拒款会,并把军队调至浙西一带,威吓群众。

汤寿潜与张謇等合议,坚持不用拨款,并以不能如期拨付款项而违反《存款章程》为由,要求清廷废约、退款,撤回英国总工程师,与英商断绝关系。此后,汤寿潜多次上书,要求清廷废约,并辞退“罪魁祸首”盛宣怀。

清廷的反应则是下令相继任命汤寿潜为云南按察使和江西提学使,企图用“高官”收买,将他调离浙江。但汤寿潜拒不受职。

1909年4月,沪嘉段竣工。8月,杭嘉段完工,沪杭铁路正式接轨通车。

沪杭铁路从杭州起到江苏枫泾止,全长正线164公里,居全国商办铁路之冠。总费用618万元,每公里造价只有沪宁铁路(英商出资承建)工费的三分之一。沪杭铁路工费之低,工程质量之高,令中外赞叹不已。

反观同一时期同是商办的川路公司,长期账目繁杂,簿册凌乱。存放上海用于购料、生息的350万两白银竟由保管员独自支配,被亏蚀、挥霍一空,8年间川路前后所费1000多万元, 而完成仅数公里。至于粤路公司董事会则长期以来派系林立、尔虞我诈、贪污受贿,粤路从1906年至1909年,耗资800万,筑路仅45公里,成本大,糜费多,工程缓。

集资方面,浙路公司计划预筹600万元,实际筹资925万元,超出计划二分之一。而四川、江苏、广东等省实收数无一达到预筹目标。最差的广西甚至一分钱都未收到。对比其他铁路的情况更可以看出,汤寿潜的管理才能对浙路成绩的重要。

1910年6月,沪杭甬铁路杭甬段开工。但仅一个月后,清廷下诏说,汤寿潜“狂悖已极”、“沽名钓誉”,下令将其革职,不准参与路事。汤寿潜不得不悲愤离职。

清廷强迫我人民暴动

汤寿潜被革职一事在民间引发巨大抗议。浙路公司董事局以“全体董事、查账”的名义,向清廷发电报说,朝廷无权革职。“董事等只知路由商办,总理由商举。若使朝廷可以自由撤退,恐中国商办公司从此绝迹!”

听说汤寿潜被革职,在杭州,“草寮酒肆以及衢巷之间,所谈者无非路事。有三两成群窃窃私语者,有对众扬言大声疾呼者,甚且谓现在情形实系政府强迫我人民暴动,我人民亦不能再守秩序云。”

在上海,“浙江旅沪三千余人,由范贤方率领,乘一列火车,浩浩荡荡直驶杭州,至抚署请愿。这天大雨倾盆,队伍整肃,齐站抚署门前。抚署增韫惊骇异常,允为代奏。”

省档案馆藏有汤寿潜弹劾盛宣怀媚外祸国的奏稿底稿、邮传部关于奉旨将汤寿潜革职的照会、浙路公司及各部门要求清廷收回成命的呈文和浙沪各界人士组织请愿团请愿的有关文件等,可充分反映这一史实。

汤寿潜虽没有复职,但在民众的支持之下,1911年2月,浙路公司终于成功裁销了沪杭甬铁路局,辞退了英国总工程师。盛宣怀和英使朱尔典同意废止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把借款移给开封、徐州铁路使用。浙江保路运动总算取得了胜利。

贪名亦非佳士

浙江保路运动极大鼓舞了四川、湖北和广东等地。保路运动席卷全国,各地人民纷纷奋起反抗清廷,最终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1911年11月,汤寿潜因领导了浙江保路运动被推举为首任浙江都督后,本也希望在辛亥革命中有更大的作为。但他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让他出任浙江都督,也只是同盟会和光复会争夺浙江革命领导权未果的“权宜之计”。汤寿潜既无军事实力,又无经济实力,单凭声望完全无法指挥浙江军政府。在任仅两个月,他三次请辞,可见非常郁闷。

任期虽短,但省档案馆仍保存下来80余件汤寿潜此间的相关文件档案。这些档案中,除少数官方文书外,大部分是汤寿潜的个人信函,通信者均是全国政界商界要人,其中包括袁世凯、黎元洪、陈其美、汪精卫、于右任、张容、张元济、程德全、王金发、谢飞麟和朱瑞等。档案内容有关于北伐的《沪军都督陈其美为北伐向浙江筹借军饷照会》、为筹建南京临时政府的《汤寿潜与各省都督的来往信函》、关于平定全省各地混乱局势的《致外交部函》《致财政部函》等,这些档案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

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孙中山请汤寿潜出任交通总长。汤寿潜借此辞去浙江都督,但迟迟不去南京履任。2月,他前往南洋劝募公债,以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之急。5月回国,已是袁世凯掌权中华民国,汤寿潜除了在8月复任浙路公司总理之外,再也没有过问政事。

汤寿潜晚年回归故里,重新干起了年少时最喜欢的水利事业。

1917年6月,汤寿潜病逝于萧山的家中。他留下了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碧波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