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很古老的之江大学 办学理念放到今天也很“潮”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9-14 07:33   

巨鲸搁浅钱塘江边

之大教授立即搬回学校

五四运动时中国知识阶层大声疾呼要欢迎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是民主和科学。其实,从之江大学建校之初,历届校长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校建有科学馆,并采购有大量的科学实验所需的仪器。物理课、化学课都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当时的学生常常穿着长衫马褂,头戴瓜皮帽在先进的实验室做实验。

在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中,可以看到之江大学大量的器械设备采购单。比如土木工程系采购的经纬仪就包括好几种类别,有美制、英制、德制、国制的,还有袖珍型的。平板测准仪和水准仪也是分好几种类别。这些仪器价格都不菲,馆藏民国档案中的一份《购运教育用品请领护照表》显示,为供学校机械工程实验用,需进口十八箱美国进口仪器及其零件,总计4145.6美元。这还仅仅是为一个系采购的一批物资的价格。

根据省档案馆馆藏浙江文史资料记载,1912年,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文气象,之江大学还建了浙江省第一座天文气象台。天文望远镜及其他设备均从美国进口,是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象仪器,可惜在抗战中被日寇损毁。

不仅学校通过官方渠道采购,学校中的外籍人士也通过自己的渠道为学校采购科学仪器。省档案馆馆藏浙江文史资料记载,1905年秋,校长裘德生自美国度假回杭,带来不少实验仪器和设备,如爱克司光机、无线电报机、发电机引擎、气压表、显微镜等等。由于学校大力宣传科学知识,搞科学实验,举办通俗科学知识讲座,因而教学质量很高。

在课程设置上,之江大学也跟国际接轨,相关课程一律向国际看齐。比如在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有一份之江大学生物学系的课程设置,包括普通生物学、无脊椎动物学、有脊椎动物学、生物学技术、普通植物学、普通昆虫学、实用昆虫学、普通胚胎学、动物组织学、生理学、微菌学、生物学史与学说、遗传学、寄生动物学、比较解剖学、哺乳动物胚胎学、生物学书报报告和生物学专题研究共十八门课,跟国外大学的相关专业设置完全合拍,放到今天的生物系也不过这些课程。1934年夏,一头巨鲸搁浅在钱塘江岸边并死去,在之江大学执教的美国人、生物系主任马尔济教授,马上请来很多助手一起搬回,忍着恶臭用这条死鲸做了一套完整的巨鲸骨架,以供教学用。

1912年12月10日,孙中山到之江大学演讲并与全体师生合影。

潘天寿为之江大学百年校庆所作的《芝瑞》。

建造钱江大桥时

之大学生直接参与施工

除了对学生的英文学习要求高,科学精神培养特别重视外,之江大学也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不仅仅要求学生能闭门做学问,同时要求他们能根据社会需要掌握职业技能,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学校在学科设置上就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在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可以看到之江大学课程设置时的出发点。比如土木工程系,校方这样介绍:“本校为适应吾国需要,训练专门土木工程人才起见,创办是系。教学方针及学程编制,重学理亦重实用,尤以切合吾国情形为主要。目前虽尚未分门类,将来为学生深造起见,拟于第四年级分为构造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及卫生工程,土地测量等科以宏造就。”

就是这样的设置,到1938年,校方还是觉得不够,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有一份院长室布告说:“本院因应国家之需要培植建设人才,自本学期起于土木工程外增设建筑工程课程……”可见,学校的学科设置处处考虑国家需要。

之江大学建筑系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公司,承接了校内外不少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并为学校创收,这跟今天的校办公司绝对有一拼。根据省档案馆馆藏浙江文史资料记载,1932年图书馆与科学馆先后落成,之大一些建筑的完成,土木工程系起了很大作用,他们工作认真负责,质量好,速度快。

另外,之江大学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省档案馆馆藏浙江文史资料记载,学校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教育系的学生常于课余到中小学兼课。为了安排学生到合适岗位实习和学习,校方经常要跟相关部委和企业联络。

在馆藏民国档案中,可以看到水利部发给之江大学的信件,就暑期安排毕业生实习的事宜,比如学生前往该部实习的旅费如何报销等进行详细协商。而大名鼎鼎的海军部江南造船厂,也跟之江大学有公函来往,协商机械工程系学生的实习事宜。

馆藏档案中还有一份铁路局发来的请学校安排学生来参观某项压气沉箱工程的时间的公函,因为学校不知道施工进展以及何时让学生去参观比较合适,铁路局就专门算好时间邀约学生前往。1935年建造钱江大桥时,经茅以升和大桥施工工程处同意,之大土木、机械系学生都组织去大桥施工现场进行实习,直接参与大桥的施工。

对学生来讲,实习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大学教育是给学生的人生提供了最初的准备,也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训练,是工作前的启蒙。正是因为这样的培养,之江大学毕业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广受欢迎。

钱塘江上划船比赛

就像牛津剑桥百年赛艇对抗

今天的高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体育,其实,之江大学在建校之初,就已经把体育提到很重要的位置了。

不仅建有体育馆,还有健身馆,后来还建了游泳馆。为了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还设有体育必修的学分。宋清如回忆说,1933年朱生豪从之江大学毕业,因缺少体育学分而属于特殊照顾,使他不敢戴上学士帽照一张相,因此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找不到他戴学士帽的毕业照。

据曾在之江大学任体育部主任的张强邻之子回忆,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和利用学校靠钱塘江的有利因素,学校还在钱塘江边建立船坞,学生在课余休息时间可以向体育部借取船桨参加划船运动。有时学生在江上比赛,你追我赶非常激烈,岸上哨子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很像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牛津和剑桥的大学生划船比赛运动。

另外,学生们在杭州市内的各种比赛中都有非常好的成绩,之大的足球队和篮球队也经常出征,除参加省市的一些比赛外还应邀参加华东各大学之间的校际比赛。不仅学生体育热情高涨,老师也积极参与。在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我们查到《之江校刊》上,经常登载学生的球队消息。其中有介绍一场校内的排球锦标赛:“除三院(文学院、工学院和商学院)参加外,另增教职员与女生两队,首场为教职员队对商学院,当由李(培恩)校长亲临行开球礼,并参加比赛一局,李校长击球极为有力,至女生队中之沈慧敏小姐更雄健不让须眉,各同学均赞叹不已……”可见,校长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健身热情,连女生也巾帼不让须眉。

学校的游泳池也建得标准很高。1930年全国运动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最后选择之江大学游泳池举行游泳和跳水项目。一所大学的游泳池能够举行全国运动会,可见设施有多高端。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莺  编辑:高婷婷
返回